所谓“过劳死”,多是因为工作时间过长、劳动强度过重、心理压力太大,正常工作规律和生活规律遭到破坏,体内疲劳蓄积并向过劳状态转移,致使血压升高、动脉硬化加剧,进而出现的致命状态。上班族压力大,经常加班加点、日夜颠倒,心脑血管、肾脏、肠胃往往成为第一个损伤的器官,严重者甚至引发“过劳死”。在导致“过劳死”的基础疾病中,大多数是由心脑血管疾病引起的,占三分之二以上。经常熬夜的上班族,当感到胸闷、胸痛、无力、心慌、记忆力减退的时候,一定要及时去医院进行检查。一旦发生心梗,关键是及时救治,最佳急救时机一般在发病4小时到6个小时内。
虽然已经进入秋天,但广东的天气依然炎热,稍微动一动就汗流浃背。而随着汗液流失的不仅是体内的水分,还有钠盐。加之天气热食品易变质,一不小心容易引发急性胃肠炎,呕吐和腹泻易丢失钾盐。二者极易造成体内电解质紊乱,继而可能引发恶性心律失常甚至心脏停搏等严重的心血管事件。
此外,有些中青年人忽视健康的生活方式,工作压力大、应酬多、饮食没有规律,长期通宵达旦地工作等等,很多人平时已有高血压的症状,比如头昏、脑胀等,但透支身体总抱有侥幸心理,觉得自己不会被“老年病”提前缠上,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殊不知,过度劳累和长期精神紧张,会使身体的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引起体内主要器官和系统失衡,严重者机体诱发心肌梗塞而致猝死。
留意身体发出的信号
心肌梗塞发作前常常会有早期征兆,当感到胸闷、胸痛、无力、心慌、记忆力减退的时候,一定要及时去医院进行检查。绝大多数患者如突发心梗都会感到短暂的心绞痛,还有人会伴有出汗,胸闷的症状,此时应提高警惕、立即就医。一旦发生心肌梗塞,最关键的是及时救治,由于最佳急救时机一般在发病4小时到6个小时内,患者家属、朋友、同事一定要把握时机,尽快将患者送到正规医院进行急救。
年轻人如果非熬夜不可,一定要适时调整。第二天及时补觉,好好休息,尽量让自己的身体进入深睡眠。此外还要定期检查身体,及时发现潜在的疾病。对于本就患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要尤其注意温差和血压的变化。
切忌忽冷忽热停服药
现在室外热,房间里空调凉,冷饮多,这种反复由热到冷,由冷到热的环境变化,对心血管患者是极其不利的。冷热不均、便秘、急性肠胃炎、呼吸道感染等,都容易引起心血管病的突然发生。而有高血压、糖尿病的“老病号”,更要注意身处的环境应尽可能保持相对恒定的温度,开空调不能过冷,以身体一动就微微出汗为好。
此外,血压也有季节性变化的规律。很多患者秋冬季血压普遍较高,夏天一般较低。一些口服降压药的患者,一看血压下降,就自行减药停药,结果后患无穷。高血压是需终身服药治疗的疾病,治疗是连续的,一旦停药,很可能会给秋冬的治疗带来不利影响。一定要及时找医生调整用量,遵从医嘱。
安稳度热三妙招
第一招:饮食清淡,补水防病,午间小睡。暑热食欲下降,饮食宜清淡,多吃一些新鲜蔬菜、水果、黑木耳,常喝绿豆汤,中午尽量休息。
第二招:早晨傍晚多运动,时间别超1小时,闷热湿热少出门。适当运动,但切忌在烈日下锻炼,或过度锻炼。
第三招:情绪稳定更护心,坚持治疗是根本。天气炎热,人难免烦躁,容易出现因情绪不稳而导致中枢神经应激反应,诱发心绞痛或心肌梗死。保持情绪稳定,长期、足量规范的用药,对于疾病的控制和防止复发尤为重要。
(本报通讯员 魏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