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接广清帮扶 探索市县与县镇“医联体”
2013年以来,广州、清远两地医疗卫生主管部门和相关单位积极对接,推动发达地区先进的医疗卫生要素更加顺畅地进入欠发达地区。广州市在人才、技术、科研、管理、资金等方面全面帮扶清远市医疗机构。目前,广州已有14家医疗卫生机构与清远12家县级以上医疗卫生机构结对帮扶。广州各医疗机构共保持50名左右支医人员的规模长驻清远,并专门组建4支医疗队分赴连州、连山、连南、阳山四县(市)驻点开展医疗卫生服务。向清远市医疗卫生系统投入5531.6万元资金,其中,广州对口帮扶指挥部投入2231.6万,广州相关区县投入3300万元。清远市于2014年也派出178名医院管理人员和医疗骨干人员到广州地区三级医疗机构和有关医学高等院校进修学习。
早在2002年,清远市人民医院就派出管理人员和技术骨干对连南人民医院进行驻点帮扶,开启对口帮扶工作。此后,该市人民医院将帮扶对象推广到“连州市、连山县、阳山县”等县(市)。2013年底,清远市中医院率先托管阳山县中医院,并与阳山县各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松散型医疗联合体。清远市人民医院于2014 年3月打包托管佛冈县人民医院、妇幼保健院、慢性病医院,并整合成佛冈人民医院集团,成为市、县结合的新型“医联体”,11月又托管连山县人民医院。2014年3月,清远市妇幼保健院选派管理干部和专业技术人员到连州市妇幼保健院挂职帮扶。
阳山县率先在全市探索县级医院托管乡镇卫生院管理模式,县人民医院、中医院、妇幼保健院分别与全县17家乡镇卫生院建立“紧密型”全面托管模式,在保留基本功能定位不变的前提下,由县级医院派出管理和技术团队直接参与其管理决策,全力提升乡镇卫生院医疗服务能力和内部管理水平。
加强基础设施 推动基层人才队伍建设
医疗设施设备落后、医疗卫生人才引不进留不住是大多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通病,为有效治疗这类“沉疴顽疾”,清远市加强基础设施和人才队伍建设。
2012年底,清远出台《清远市推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实施方案》,全面开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业务用房达标改造、医疗设备标准化配置以及卫生站标准化建设。2014年初,清远市选择20家卫生院、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升级改造。
缺乏人才,一直是制约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瓶颈。清远大力推动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人才队伍建设,积极培训引进基层适用人才,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2012年制定印发《清远市引进培训基层医疗卫生紧缺适用人才工作实施方案》,以市人民医院、市中医院、市妇幼保健院为培训基地,连续五年每年招收100名应届大专以上毕业生进行为期两年的培训,培训合格后分配到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2014年清远市又与中山大学合作办学,在广东省合生珠江教育发展基金会的支持下,依托中山大学教学资源,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师进行临床医学本科学历教育暨全科医师转岗培训,计划5年内培训600人。
完善体系建设 提升县域综合服务能力
积极推进镇村一体化 2013年,清远市出台《清远市镇村卫生服务管理一体化工作实施方案》,计划于2016年前通过新建设或改建的办法完成全市1017间村卫生站标准化建设,目前已完成522间村卫生站标准化建设任务,其中456间卫生站实施紧密型的镇村卫生服务一体管理。
加强急救体系建设 在每个县(市、区)建设统一的“120”指挥平台,挂靠在当地人民医院,配备200平方米业务用房,每个乡镇急救站配置一辆急救转运车,负责辖区内院前急救调度、现场救治、急危重症患者的转运等工作。市医疗急救指挥中心与各县(市、区)急救机构系统联网,各县(市、区)急救机构作为清远市医疗急救指挥中心的分中心,接受清远市医疗急救指挥中心的统一指挥调度。
加快采供血体系建设 清远英德市中心血库和连州市中心血库按采供血机构设置标准配备人员、业务用房、机器设备,实行与清远市中心血站统一的管理模式、质量标准和责任目标。计划到2016年,全市共设置固定献血屋12间,其中市区和清城区设置5间,其余县(市)分设固定献血屋各1间。
强化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 建立以县医院为主轴、以卫生院为核心、涵盖全部村卫生站的信息系统。清远连州市建立卫生数据中心和卫生信息交换共享平台,实现区域内医疗机构的设备、人员、物资、药品联网共享,综合利用,29家医疗机构上线运行,实现医疗卫生服务“一卡通”;英德市已建成“一个卫生专网、一个数据中心、一个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八个业务应用系统”的医疗卫生信息系统。
(作者单位:清远市卫生计生局市医改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