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突然发高烧、不肯进食、精神不好,嘴里长泡、流口水……近期各大医院儿科门诊看发烧的特别多,以疱疹性咽峡炎多见。一些家长误认为“疱疹性咽峡炎”就是“手足口病”,为此紧张不已。究竟疱疹性咽峡炎是什么疾病?疱疹性咽峡炎与手足口病有啥区别?发现孩子出现发烧、喉咙疱疹等症状,需不需要立即就医?
疱疹性咽峡炎是什么?
疱疹性咽峡炎是上呼吸道感染的一种表现类型,病原体是大部分是病毒,多数是由柯萨奇A组病毒引起的,通过呼吸道传播。疱疹性咽峡炎起病急骤,最明显的特征是可持续高热或反复高热,连续1~2个星期,如果没有其他并发症,整个病程大概在7~10天左右。患病期间,患儿咽部充血非常明显,可见有小疱疹,疱疹1、2天后会变成溃疡,孩子往往会感觉咽痛,不肯进食和喝水,容易出现脱水,情况严重的话还会出现并发症。
这种病是家长亲出来的吗?
亲吻孩子就会使孩子得病?网上的这个传言要辩证的来看,如果大人自身携带了病毒,大人在亲吻孩子的时候,是有可能会通过呼吸道传播给孩子的,建议大人注意。但是,大家也不必太过于恐慌,亲吻孩子是父母表达对孩子爱的方式,在没生病没感染病毒的情况下,亲吻孩子无可厚非的。
为什么会持续高烧?
持续高烧是疱疹性咽峡炎的一个明显的病症。首次得疱疹性咽峡炎的患儿通常身体的反应都会比较强烈,容易引起高烧,不容易退烧,同时,由于口腔内溃疡,孩子感觉疼痛,进食、喝水减少了,患儿没及时补充液体的话也不利于退烧;另外,小孩儿年龄小,抵抗力稍弱,这些都容易引起持续的高烧。
退烧后还会传染吗?病毒的传染期是多长时间?
疱疹性咽峡炎有传染性,在病毒从潜伏期开始就会传染,潜伏期大概有3~5天,然后发病,出现疱疹,溃疡,口腔修复,整个过程大概7~10天,在完全修复之前都会传染。在托儿所、幼儿园,就能看到不少小朋友相互传染,因此,家长最好让患儿在家中隔离,一方面可以让孩子得到更好的休息,另一方面也可以避免传染给别的小朋友。
得过一次疱疹性咽峡炎就不会得了吗?
不一定。疱疹性咽峡炎有很多分型,也就是说能引起这种病的病毒种类很多,除了最常见的柯萨奇A组病毒,还有埃可病毒、EV71病毒、EB病毒。而且从症状上很难区别是哪种病毒引起的,因此很难说得了一次病就不会再得。
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有啥区别?
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病都是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肠道病毒是一类病毒的统称,有很多不同的品种,比如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EV71型等。因此,这两种病有可能是由同一类病毒引起的。不过,普遍来讲,疱疹性咽峡炎由柯萨奇病毒引起的比较常见,而重症的手足口往往是EV71病毒引起的。
从症状来看,有时临床上也难以一眼就分辨出来。通常来说,疱疹性咽峡炎的患儿嘴里、咽部出现水疱,而手足口病的患儿除了咽部,还会出现手心、脚心的皮疹。但也不是绝对的,特别是重症的手足口病反而手足不出皮疹,只在咽部出皮疹。而且,二者的病情严重的话,同样还会引起脑干脑炎、心肌炎、肺出血等并发症。
什么情况下家长需要带患儿到医院就诊?
疱疹性咽峡炎是一种自限性疾病,大部分孩子在1、2星期内会自愈。孩子得病后,家长不必过分担心慌张,目前也没有针对这类疾病的疫苗和特效药。如果精神状态良好,就加强观察,38.5℃以上时,可以吃退烧药等。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孩子持续高烧,要防止高温惊厥和出现并发症。家长发现孩子精神不好,而且还伴有头疼、心跳加快、气紧、气促、脸色不好、抽搐等症状,就需要及时前往医院就诊,避免延误病程。
疱疹性咽峡炎患儿家庭护理
家庭护理对孩子来说是最重要的。家长要注意让孩子多休息、保持室内通风、患病期间多注意休息,别做太激烈运动,否则孩子感染了病毒、一旦消耗太大又没及时补充水分,就容易引起并发症;饮食方面,多吃容易消化的食物,吃些含维生素C丰富的水果或果汁、肉类适当,并且要注意多喝水,也可适当喝清热解毒的饮品或冲剂;另外,家长还要注意密切监测观察孩子体温。
如果出现抽搐等并发症家长该怎么办?
一旦孩子高热出现抽搐的情况,家长首先需要保持冷静,不要乱了阵脚,另外,可以学习一些应急的手段,按一下孩子人中、虎口的位置,还特别要注意,预防孩子抽搐导致食物反流引起窒息或咬伤舌头,可以用小毛巾包住筷子给孩子咬住,并及时送医院。如果没有并发症,只是由于高烧引起的抽搐,一般几分钟时间内会结束。
疱疹性咽峡炎吃什么药?抗病毒口服液能预防吗?
疱疹性咽峡炎是自限性疾病,不主张用太多药,一般来讲,发烧38.5℃以上可以吃退烧药、另外适当喝点清热解毒冲剂或饮品作为的辅助和补充维生素C,如果患儿由于不吃不喝出现脱水情况,要在医生指导下适当补液。一般不合并细菌感染,是不主张使用抗生素。
另外,没患病的孩子没必要吃这些抗病毒的口服液。做到多喝水,把口腔的病毒及时排除,勤洗手,注意个人卫生和休息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