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huabao1.guangdong12320.com:8080/Content/weixinlogo.png
4月25日是第29个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国家卫生计生委确定今年的主题是“预防接种——孩子的权利,社会的责任”。2015年4月23日下
http://huabao1.guangdong12320.com:8080/m/content/2015-05/04/010167.html

等待处理…

儿童预防接种,多一分了解 增一份保护

——儿童免疫接种问题专家在线访谈

2015年05月04日

4月25日是第29个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国家卫生计生委确定今年的主题是“预防接种——孩子的权利,社会的责任”。2015年4月23日下午14:00,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规划中心免疫服务室主任郑景山、AEFI室主任刘大卫、项目管理办公室主任余文周三位专家做客国家卫生计生委在线访谈节目,与大家聊聊疫苗接种的话题。

家长问:接种疫苗真的有效果吗?接种之后还会得相应的传染病吗?

郑景山:疫苗是将病原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经过人工减毒、灭活或利用基因工程等方法制成的用于预防传染病的主动免疫制剂。疫苗去除了致病的特性,但保留了刺激人体免疫系统产生保护性抗体的特性,并具有记忆作用。疫苗的保护具有特异性,只对特定的病原,甚至是特定病原的某个群、某些群具有保护作用。其保护作用也不是100%。疫苗的效果也与接种对象的免疫系统功能、体质、身体状况等有关。

家长问:孩子出生之后到一岁,几乎每个月都要接种疫苗,为什么现在孩子需要接种的疫苗越来越多呢?

余文周:实际上现在疫苗接种越来越多对孩子和成人都是福音,因为可以通过接种疫苗控制相应的传染病,现在由于我国的经费问题和目前的条件,只能逐步把某些疫苗纳入免疫规划,目前纳入免疫规划的疫苗是14种,可能将来会有更多的疫苗纳入进来,儿童会享受更多的健康福音。疫苗打得越多不一定不好,因为每一种疫苗上市之后,国家都有严格的监管措施,包括从研发、生产,一直到配送、使用,都有严格要求,所以不会增加疫苗本身的风险。

家长问:孩子到了入托、入学时都要求出示接种史证明,可是接种疫苗不是自愿的吗?

郑景山:接种疫苗确实是自愿的,但是同时接种疫苗也是家长的责任。有些家长觉得接种疫苗是没有用的,我不知道这种观点是从哪里来的,但是这种观点肯定是错误的。小孩到入托和入学年龄,需要查验儿童的预防接种证,这是《传染病防治法》的要求,这样既是为了保护自己小孩子的健康,同时也是为了保证学校、幼儿园集体所有小孩的身体健康。

家长问:宝宝每次打完针后都会有异常反应,请问该怎么分辨哪些是正常的,哪些是需要格外注意,需要去看医生的呢?

刘大卫:其实绝大多数儿童接种疫苗之后没有不良反应,只有个别的孩子会出现不良反应,这些反应绝大多数都是一般的反应,都是很轻的,比如轻微低烧、红肿、疼痛,绝大多数情况下不需要治疗,两三天就可以自愈,可以不去管。只有稍微重一点的才需要到医院去看一看,比如中度以上的发烧,37.5℃以上的发热,这样的情况建议到医院,特别是持续不退的发热,应该好好地去检查,但也不一定是疫苗引起的,也可能会存在其他的情况,比如有可能感冒或者存在其他的感染。另一种情况是出现红肿、有硬结,直径超过2.5厘米以上,还是建议到医院去治疗,去看看更稳妥一点,比这更严重的情况更需要到医院及时就医。当然,越重的反应越罕见。

家长问:看到新闻和网站上经常报道问题疫苗和疫苗事件,我们都不敢接种疫苗了。我们如何能保证给孩子打的疫苗是安全的?

刘大卫:关于怎么样打疫苗是安全的,有这样几点可以强调一下:第一,一定要到正规的接种门诊去打疫苗,所谓正规的就是当地政府特别是卫生行政部门发有接种资质的,而且接种人员也有资质,这就是正规的、规范的接种门诊,这样既能保证疫苗的来源渠道是正常的,也保证疫苗的储存、运输都是合乎要求的,这是很关键的一点。第二,给孩子打疫苗之前一定要向接种医生如实告知孩子的健康状况,不管是良好的健康状况还是差的健康状况,一定要如实告知接种医生。举个例子,比如孩子发不发烧,或者接种前几天吃了什么、有没有服过药等等,任何这些情况都应该告诉医生,这样,接种医生就能判断这个孩子能不能够打疫苗,这样更能够保证安全。第三,打完之后,家长还得注意观察,当然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在接种门诊刚接种完之后的30分钟的观察是非常重要的,这时当然有医生帮助观察,但是家长也得注意,因为在这30分钟内主要是为了防范急性的过敏性反应,虽然发生率很低,但是一旦发生,我们能有防范措施。即使接种30分钟之内没有什么问题,回家之后家长也需要关注孩子的一些表现,一旦有什么情况,及时向接种医生或当地疾控部门进行咨询,出现了问题还要到医院及时就诊,这样能保证孩子的健康。当然,这种情况都是很少发生的。

家长问:一类疫苗和二类疫苗的区分标准是什么?

郑景山:根据疫苗流通和接种管理条例,将疫苗分为两类,第一类是由政府免费给公众提供接种的,其中最大类的是免疫规划疫苗,6岁以下儿童按照程序接种11种疫苗。第二就是其他的公众可以自愿、自费选择的疫苗,像肺炎疫苗、水痘疫苗、HIB疫苗。疫苗分成两类,并不是说第二类疫苗不重要,当然第一类疫苗是家长有责任、有义务要接种的疫苗,但并不是二类疫苗就不重要,二类疫苗可以预防第一类疫苗没有覆盖的疾病,像流感、肺炎,还可以给儿童家长提供一些选择,比如有些小孩儿可能有免疫缺陷,第一类疫苗如果是采用减毒活疫苗,还有灭活疫苗可供选择,家长可以多些选择。

刘大卫:简单得讲,花钱的就是二类疫苗,不花钱的就是一类疫苗。第一类疫苗和第二类疫苗的安全性及质量都是一样的,没有区别。

家长问:如果儿童在接种疫苗之后还发生了相关的传染病,国家层面是否会有补偿?

刘大卫:目前,我国关于疾病,只有治疗的医疗保险,比如城镇医疗保险和新农合对疾病的治疗有一定的保险政策。但是对于个人得病之后没有相应的补偿,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把预防做在前面,通过疫苗接种来控制相应的传染病,减轻家庭和社会的负担。

家长问:成人需要打疫苗吗?

郑景山:成人也会受到传染病的威胁,像流感、肺炎,特别是老年人和有基础性疾病的人,像患有高血压、糖尿病这些慢性基础性疾病的成年人,他患流感、肺炎以后的后果可能会比较严重,这类成人也可以选择性地接种一些疫苗,而且推荐他们定期接种流感疫苗。

刘大卫:还有一些有职业风险的人群,也是可以接种的,比如建筑工地,有很多工人聚集在一起,麻疹疫苗、流脑疫苗都是有必要接种的,因为传播风险特别大。还有一些从事饮食行业的人群,有可能需要接种甲肝疫苗,等等。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发生相应的疫情,波及到成人了,成人也需要通过接种相关的疫苗来预防。

余文周:扩大免疫规划已列入的三种疫苗,比如钩体疫苗、出血热疫苗、炭疽疫苗,都是针对成人的,基于他的特定工作和场所进行有针对性的预防。

郑景山:还有一种情况是,被犬类咬伤以后,需要应急接种狂犬疫苗。

(来源:国家卫生计生委官网——在线访谈)

栏目:专家在线访谈

如需下载相关版面可登陆网页端
广东12320
http://www.guangdong12320.com

数字报首页


分享到

微信

QQ

QQ空间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