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huabao1.guangdong12320.com:8080/Content/weixinlogo.png
▲澳门医护志愿者参观中药动植物标本馆 阚丽娜 摄▲中医药养生文化展示及体验活动 黄 琳 摄▲中医药文化馆外景 黄 琳 摄▲定期开
http://huabao1.guangdong12320.com:8080/m/content/2015-05/04/010162.html

等待处理…

传心术 养心性 搭心桥

朱琳 孙为
2015年05月04日

▲澳门医护志愿者参观中药动植物标本馆 阚丽娜 摄

▲中医药养生文化展示及体验活动 黄 琳 摄

▲中医药文化馆外景 黄 琳 摄

▲定期开展八段锦及太极拳的表演或教授活动 黄 琳 摄

医院,在一般人印象中,是个药味四溢、病菌充斥、人群拥挤的治病诊疗场所。而中山市中医院,却把医院这个健康人群不愿来、不必来的地方,打造成一个馨香满园、传经送宝、休闲养生的中医药文化普及之地。

中山市中医院“中医药文化养生旅游基地”自2010年投入使用以来,每年接待参观学习者近2万人次,至今已达10万人次。其中包括各大中小院校学生及家长约3万人次,医院组织各级别学术会议、专题讲座的参加者约2万人次,本地及周边地区患者、市民及旅游者近3万人次,其他单位考察学习者2万人次。

“医院以救死扶伤、治疗病人为主业,但是服务对象往前延伸,还有相当一部分亚健康和健康人群,”中山市中医院副院长赖海标说,“我们通过‘中医药文化养生旅游基地’这个平台,在医院与市民之间搭建一座桥梁,将健康理念、中医药知识潜移默化地植入市民心中,希望达到治未病的目的。”

据悉,在我省卫生计生委2013年和2014年评选的20个卫生计生宣传精品中,中山市中医院“中医药文化养生旅游基地”是唯一一个三甲中医院创办的宣传精品。今年初,省卫生计生委在该基地举行“广东省卫生计生宣传示范基地”挂牌仪式,向全省及全国宣传推广。同期,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授予中山市中医院“全国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称号。广东省获此称号的只有三家,地级市获此荣誉的只有中山市中医院一家。

一步一景一方略 行走中耳濡目染

“大青龙汤桂麻黄,杏草石膏姜枣藏,太阳无汗兼烦躁,风寒两解此为良。”记者信步游走于医院内的文化广场,低头便屡屡可见这样的汤头歌诀。无意间抬头,又发现广场上外露的七个地下室排气孔被巧妙地装饰成花岗岩浮雕,上面篆刻的中医典故图文并茂,将名家学医为人的小故事娓娓道来。该院宣传科 科长刘卫红介绍说,文化广场由刻有28个中医药典故、100多条汤头歌诀、人体经络走向图和人体五脏六腑生理病理特征的地砖组成。不管是病人还是游客,行走其上,都能感觉到中医文化久远的内涵以及独特的魅力。

如文化广场一般,中山市中医药文化馆、香山药用植物园等中医院内的文化展示区域,无不将中医药知识融入自然景观和人文建筑之中,让市民在流连徘徊之间,逐渐接受中医药文化的熏陶。

香山药用植物园内,小桥流水、绿岛凉亭、花藤卵石,是来院市民观赏游玩的必到之处。其间种植常见中草药200多种,将中山及珠三角地区常见中草药,如沉香、木棉、鸡蛋花、芒果树、桃树、龙眼树、该院院花金银花等,通过身临其境的方式向市民展示。每种药材都附有名牌,上面标注药材名称、性味、药用功效等,以便大家在游玩同时了解中草药知识。据了解,植物园虽不大,但却来之不易。为了开辟植物园,医院建设了一支专职队伍开展中山本地中医药资源普查工作,掌握全市中医药资源的种类、现状及保护情况,完善本地中医药资源档案,并继续挖掘、保护和应用才得以建成。

与植物园相辉映的,便是中山市中医院人最喜闻乐道的中山市中医药文化馆。文化馆外观仿照开平碉楼建成,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共有四层,一、二层为展示区,通过图文并茂的展板介绍、历史文物的陈列、药品标本展览等方式,讲述中国中医药发展史、中华传统医药非物质遗产、地方医学、民族医学、中山中医药史和中山市中医院院史。内含一药物标本馆,有600多种常见中药材标本、中山地区常见有毒植物图片、名贵药材真假鉴别橱窗等。三、四层为养生中心,由专业中医技师向市民提供中医推拿、中药养发、针灸等服务。

向记者介绍情况的李娜,是基地的专职科普人员。中山市中医院内,像李娜一样的专职科普人员目前有两位,都是2010年筹建文化馆时从广州中医药大学招聘过来的5年制中医临床专业本科生。她俩在担任科普工作同时,还要到本院临床轮科学习,都具备执业医师资格。除了科普人员,养生中心的技师也都是推拿、针灸专业毕业的学生,经该院培训合格后才能执业。赖海标告诉记者,中山市中医院非常看重人才的挑选和培养,一个三甲中医院做文化宣传的优势,就是能够依托医院的专业特长,培养中医药科普人才和中医技师,通过他们的口和手,正确地、有效地推广中医药知识。

一言一举一篇章 推广中传道防病

“八段锦什么时候打合适?要向着太阳吗?”每当游客饶有趣味地询问基地推介的项目时,李娜总会耐心地进行解释:“早上八九点,太阳不是很强烈的时候比较适宜,那时补进来的就是正义之气,若是中午练功,补的气太燥,对有些人来说,身体就可能出现不适症状……”李娜说,八段锦包括八个动作,配合八个口诀,比较好记,方便推广给一般的老百姓,所以教授八段锦成为基地的文化养生旅游项目之一。

基地推介的项目、开展的活动都是以方便老百姓掌握为原则。赖海标说,基地宣传的目标人群很明确,就是普通老百姓、外行人。基地普及的知识都是与老百姓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如常用保健穴位、四季养生、食疗与药膳、名贵药材真假鉴别等。附近的街坊最喜欢中山市中医院印制的“四季话养生”宣传折页,路过时总不忘带走几份。折页上简单明晰地介绍了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养生原则和常用药膳。有市民说:“中医院介绍的肯定科学,根据这个药方也很好配菜,不同季节总会找一两个菜去做,方便又实用,生活中就可以养生了。”

岭南地区的市民对中医有一定的偏好,加上中山市中医院扎根本土将近60年的辐射带动,越来越多的市民和游客参与到基地的文化推广活动中来。近年该院举办的中医中药中国行、中山市首届中医药文化节、广东省中医药文化科普巡讲、中山市修身学堂讲座等系列活动,使其成为中山市乃至珠三角地区、辐射港澳台的中医药文化的重要展示场所和中医药文化的宣传阵地,成为广大市民、中医药工作者、大中小学生接受中医药传统文化教育的课堂,成为向社会普及中医药知识、加强中医药对外交流展示的窗口,在广大市民心中埋下深深的中医药种子。

据赖海标回忆,2010年医院曾举行“中山市首届中医药文化节”之“中医药养生文化展示及体验活动专场”。活动主要是为了传播中医药文化,充分发挥中医药在疾病预防控制、应对公共卫生事件以及医疗保健服务中的作用。内容包括中医经络检测仪免费检测、亚健康评估系统免费体验、中医体质测评等。市民检测完之后,医生现场会根据不同体质类型为其进行中医诊断,帮助市民做好后续的健康调养。这项活动的反馈较好,很多市民说,不仅对自己的身体状况有进一步认识,也对中医养生文化有了更直观和深入的了解。

中医药文化养生旅游基地以“中医治未病、康复理疗、养生保健、药膳食疗”为核心, “治未病”更是成为基地的宣传重点。在赖海标看来,治未病的内涵比预防医学大得多,它包含了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和愈后防复的理念,几乎贯穿人的一生,甚至覆盖所有人群。不仅理念重视,基地也积极行动,中山市中医“治未病”技术指导中心和中医适宜技术培训中心应运而生,并组建3个督导小组,通过下乡走访、座谈及实地考察等方式,指导和协助建立全市24个镇(区)建立中医“治未病”预防保健中心,使“简、便、验、廉”的中医服务走向基层老百姓。

“以中医药为核心,去影响、感染这个社会,我觉得这个才叫中医药文化, ”赖海标的话语里时刻透露出对中医药的深厚情感,“懂中医药的人会比较长寿,这跟心性有关。所谓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是中医药文化,也是养生之道。”中医药文化养生旅游基地也一直秉承着这种理念,传递中医药之道,养护平和之心性,搭建医者与市民沟通之桥梁,让中医药文化渐入人心。

如需下载相关版面可登陆网页端
广东12320
http://www.guangdong12320.com

数字报首页


分享到

微信

QQ

QQ空间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