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huabao1.guangdong12320.com:8080/Content/weixinlogo.png
▲显微镜下的埃博拉病毒新闻背景:●世卫组织消息,截止至8月 日,2014年在几内亚、利比里亚、塞拉利昂和尼日利亚等国爆发的埃博
http://huabao1.guangdong12320.com:8080/m/content/2014-08/18/009064.html

等待处理…

埃博拉虽凶猛 不接触不会被传染

鲁先森 整理
2014年08月18日

▲显微镜下的埃博拉病毒

新闻背景:

●世卫组织消息,截止至8月 日,2014年在几内亚、利比里亚、塞拉利昂和尼日利亚等国爆发的埃博拉疫情已经导致全球1069人死亡。

●2014年,埃博拉病毒爆发波及几内亚、利比里亚、塞拉利昂、尼日利亚四个国家,并且首次超出边远的丛林村庄,蔓延至人口密集的大城市。

●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报道,研究人员最新成果显示,此轮在西非爆发的埃博拉疫情很可能源于一名生活在几内亚,已经去世的2岁“小病人”。该婴儿在发病4天后,于2013年12月6日死亡。随后,该病人的母亲、姐姐、祖母都有同样的症状相继死亡。

●国家卫生计生委宣传司副司长、新闻发言人宋树立表示,目前国内没有关于埃博拉出血热的病例。国家卫生计生委科教司副司长王辰指出,我国对埃博拉病毒做了一定的准备。在诊断试剂方面,我国已经具备对埃博拉病毒进行及时检测的诊断试剂研发能力,但因为没有病人,没有办法在病人身上进行测试。目前在美国两例患者身上初步显示抗体治疗有效,而在抗体技术上,中国前期已经有了很好的多元性抗体的制备能力,包括已经掌握了埃博拉病毒的抗体基因,启动抗体的生产程序不需太长时间。

●8月13日,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所副所长、研究员董小平在国家卫生计生委媒体沟通会上表示,从埃博拉出血热病毒的基本特点、传播途径、传播能力等因素分析,病毒传入我国有风险,但在我国暴发风险极低。

“快刀手”,你叫埃博拉!

埃博拉是一种能引起人类和灵长类动物产生埃博拉出血热的烈性传染病病毒,死亡率在50%~90%之间,是世界上最凶猛的疾病之一。

“埃博拉”(Ebola virus)这个词最早出现于1976年,迄今已有38年,它被称作“来自黑非洲的死神”。在今年西非埃博拉病毒大爆发之前,官方记录有24次埃博拉疫情,并表示一共有5种类型的埃博拉病毒被发现,共感染了2387人,其中致死1590人,综合死亡率约为67%。但这只是官方数据,由于非洲医疗卫生系统不完善,还有相当一部分案例并没有被记录和统计。

“埃博拉”名字,起源于1976年苏丹南部和刚果(金)(旧称扎伊尔)的埃博拉河地区,发生了埃博拉病毒性出血热,引起了医学界的广泛关注和重视从而得名。埃博拉病毒潜伏期为2~21天,但通常只有5~10天,发病时病情迅速恶化,出现恶心、呕吐、腹泻、出血性皮疹、肤色改变、全身酸痛、体内出血、体外出血、发烧等症状。

埃博拉是迄今发现病死率最高的病毒病之一。目前尚无有效治疗药物和预防疫苗,主要靠对症治疗。

感染埃博拉有什么症状?

重症患者可出现神志改变,如嗜睡、谵妄等症状,并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出血表现,包括鼻、口腔、结膜、胃肠道、阴道、皮肤出血或咯血、血尿等,可出现低血压、休克等。可并发心肌炎、肺炎和其它多脏器受损。

严重病例可出现无黄疸型肝炎和胰腺炎,及轻重不一的出血倾向。

埃博拉病毒怎么传播?

接触传播是本病最主要的传播途径。可以通过接触病人和被感染动物的各种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及其污染物感染。

医院内传播是导致埃博拉出血热暴发流行的重要因素。病人感染后血液中可维持很高的病毒含量,医护人员在治疗、护理病人、或处理病人尸体过程中,如果没有严格的防护措施,容易受到感染。

医务人员;与病人有密切接触的家庭成员或其他人;在葬礼过程中直接接触死者尸体的人员;在雨林地区接触了森林中死亡动物的人。

人类对埃博拉病毒普遍易感。发病主要集中在成年人,这和暴露或接触机会多有关。尚无资料表明不同性别间存在发病差异。目前尚未发现埃博拉出血热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

埃博拉病毒可以通过在诊所和医院、公共场所或家中采用所推荐的防护措施控制感染。

为何没有疫苗?

传染病防控重要的一环是疫苗,埃博拉病毒目前还没有可用的预防性疫苗,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有很多。

埃博拉病毒属于生物安全四级病原体,世界上拥有这种级别实验室的国家和地区本来就不多,所以开展研究的难度比较大,因此人们对于埃博拉病毒了解得还不够深刻。

常用的疫苗策略有减毒活疫苗和灭活疫苗,但这两种策略在埃博拉病毒上都不适用。减毒活疫苗一旦出现病毒毒力回复,后果不堪设想,而无论生产减毒活疫苗还是灭活疫苗,首先都需要获得大量的埃博拉病毒,生产这么多病毒又需要与四级生物安全同级别的工厂。而培养这么大量的埃博拉病毒本身就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

所幸的是,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使得人们拥有了强大的基因工程手段。科学家把埃博拉病毒表面的蛋白质替换到腺病毒或者水疱性口炎病毒的颗粒表面,这种重组后的病毒可以作为高安全性的疫苗给人使用。这样的疫苗已经在实验室中研制出来,不过在上市,仍需要进行临床人体试验,以验证它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但这个程序非常“烧钱”。埃博拉疫区都是落后而贫穷的地区,他们自己没有能力开展疫苗研究,而有能力的美国又一直没什么开发疫苗的动力。

在2014年之前,埃博拉病毒被发现的30多年里,只有2000来人因感染而死亡。相比之下,艾滋病、结核、病毒性肝炎和流感致死的人数要多得多。很多研究经费都投入到了这些更显而易见的“杀手”身上。因此美国有个专门研究埃博拉疫苗的科学家曾伤心地表示:“我非常讨厌谈论埃博拉疫苗多久能够做出来这个话题,因为它取决于美国政府给我们多少经费支持。”

所以,留给决策者一个重要的问题是,埃博拉疫苗研发的必要性有多大?而这个问题的答案,取决于埃博拉病毒会不会威胁到决策者自身。

(来源《羊城晚报》)

▲尼日利亚机场加强监测 预防埃博拉蔓延(来源《中新网》)

▲埃博拉来势汹汹 严峻疫情成国际危机(来源《中新网》)

2014的埃博拉为何如此猛烈?

埃博拉病毒其实极少走出非洲。除非感染者带入,或者出现实验事故,不然这种疾病很难进入较发达的国家或地区。但由于交通变得越来越发达,这样的威胁会越来越大。

埃博拉病毒感染后潜伏期为2~21天,也就是说,一个感染埃博拉病毒的人可能最长三个星期都不会发病。然而,当病毒在人体内复制扩增到一定水平后,它就具有传染性了。一个不知道自己被感染的人,仍可能在十几个小时内坐飞机抵达地球的另一面,把病毒扩散出去。

这一次,西非暴发埃博拉疫情以来的尼日利亚首个感染者,就是乘坐飞机把埃博拉病毒从利比里亚带到了尼日利亚。好在他刚刚抵达尼日利亚就开始发烧和呕吐,紧接着被直接从机场带到医院隔离治疗——如果这个病例的发病时间再推迟几天,他可能就已经在尼日利亚周游一圈了。而尼日利亚是非洲人口最多的国家,疫情一旦扩散开来肯定更为惨烈。

该如何预防?

要做到: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经常用洁净的水和肥皂洗手;食物要彻底煮熟才吃;非洲旅行回国后3周内出现发热、腹泻、呕吐、皮疹、头痛、结膜充血等症状,应立即到医院就诊,并向医生说明近期旅行史。

千万不要:

不要与相关症状的可疑病人 接触、不要直接接触患者、死亡患者的衣物或被单等物品;不要与猩猩等灵长类动物以及其它野生动物玩耍;不要吃野生动物的肉类。

(鲁先森 整理)

如需下载相关版面可登陆网页端
广东12320
http://www.guangdong12320.com

数字报首页


分享到

微信

QQ

QQ空间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