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huabao1.guangdong12320.com:8080/Content/weixinlogo.png
编者按:每年的7月28日为世界卫生组织指定的“世界肝炎日”。肝炎,这个对世界上数亿人造成影响,导致急、慢性肝脏疾病,每年使近
http://huabao1.guangdong12320.com:8080/m/content/2014-07/28/008895.html

等待处理…

肝炎离我们并不遥远

2014年07月28日

编者按:

每年的7月28日为世界卫生组织指定的“世界肝炎日”。肝炎,这个对世界上数亿人造成影响,导致急、慢性肝脏疾病,每年使近140万人因此丧命。据世界卫生组织最新统计,全球有2.4亿人患有慢性乙型肝炎,1.5亿人患有慢性丙型肝炎,戊肝造成孕晚期的孕妇死亡率可高达20%。在病毒性肝炎中,我国乙肝病人最多,其中又以广东省为最,发病率在10%~12%之间,潮汕地区高达15%。让我们认识肝炎,重视这一“默默杀手”。

认识肝脏

肝脏是人体内脏里最大的器官,位于人体的右上腹部位置,成年人肝脏平均重达1.5公斤(约在1~2.5公斤之间)。肝脏是人体内以代谢功能为主的一个器官,并在人体里面起着去氧化,储存肝糖,分泌性蛋白质的合成等等的作用。

什么是肝炎?

肝炎是肝脏炎症的统称,通常是指由多种致病因素——如病毒、细菌、寄生虫、化学毒物、药物、酒精、自身免疫因素等使肝脏细胞受到破坏,肝脏的功能受到损害,引起身体一系列不适症状,以及肝功能指标的异常。其中药物性肝炎、酒精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炎、脂肪肝、代谢性肝炎、中毒性肝炎是没有传染性的肝炎,而病毒引起的肝炎往往都具有传染性。

病毒性肝炎

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病变为主的一种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流行面广泛,发病率较高等特点。病毒性肝炎目前已被公认的有甲、乙、丙、丁、戊五种肝炎病毒,每年导致140万例死亡,目前有5亿人带病生存。特别是乙型和丙型肝炎,他们导致数亿人罹患慢性疾病,同时二者还是导致肝硬化和癌症的最常见病因。

甲型肝炎

甲型病毒性肝炎,简称甲肝,是由甲型肝炎病毒(简称HAV)引起的,以肝脏炎症病变为主的传染病,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临床上以疲乏,食欲减退,肝肿大,肝功能异常为主要表现,部分病例出现黄疸,主要表现为急性肝炎,常见无症状感染者。任何年龄均可患本病,但主要为儿童和青少年,成年人甲肝的临床症状一般较儿童为重。冬春季节常是甲肝发病的高峰期。甲肝病程呈自限性,无慢性化,引起急性重型肝炎者极为少见,随着灭活疫苗在全世界的使用,甲型肝炎的流行已得到有效的控制。

什么人有被感染的风险?

凡没有感染过或没有接种疫苗者,均可能感染甲型肝炎。在病毒传播广泛的地区,大多数甲型肝炎感染发生在儿童早期。风险因素有:

环境卫生条件差、 缺乏安全用水、注射毒品、与感染者共同生活、急性甲型肝炎患者的性伴侣、在未接种疫苗的情况下赴高流行区旅行。

如何预防?

饮用干净卫生的水,注意个人卫生,同时要改善环境卫生、保障食品安全和接种疫苗是抵御该疾病的最有效方法。

乙型肝炎

乙型病毒性肝炎是由乙肝病毒(简称HBV)引起的、以肝脏炎性病变为主,并可引起多器官损害的一种疾病。乙肝临床表现为乏力、畏食、恶心、腹胀、肝区疼痛等症状,病情重者可伴有慢性肝病面容、蜘蛛痣、肝掌、脾大,肝功能异常。乙肝广泛流行于世界各国,主要侵犯儿童及青壮年,少数患者可转化为肝硬化或肝癌。因此,它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世界性疾病,也是我国当前流行最为广泛、危害性最严重的一种疾病。

乙肝的传播途径是什么?

母婴传播 母婴传播是最重要的传播途径,我国约有30%~50%的乙肝患者是母婴传播所致,成人肝硬化、肝癌90%以上是婴幼儿时期感染上乙肝病毒的。

医源性传染 在医院的检查治疗过程因使用未经严格消毒被HBV污染的医疗器械引起感染的,叫医源性传播,包括手术、牙科器械、采血针、针灸针和内镜等器材。

输血传播 输入被HBV感染的血液和血液制品后,引起输血后乙型肝炎的发生。

密切生活接触传播 与乙肝患者密切的日常生活接触,可使含有乙肝病毒的血液、唾液、乳汁、阴道分泌物等通过黏膜或皮肤微小的擦伤裂口进入易感者的机体造成乙肝病毒感染。

性传播 乙肝病毒是可以通过性传染的。另外如果口唇黏膜破损,接吻也能传播乙肝病毒。

什么人面临慢性疾病风险?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成为慢性疾患的可能性取决于一个人受感染时的年龄。感染乙型肝炎病毒的6岁以下儿童转为慢性感染的可能性最大:在出生第一年感染病毒的约80%~90%婴儿转为慢性感染;6岁前受到感染的30%~50%儿童转为慢性感染。感染乙肝病毒的健康成年人中,约5%的人转为慢性感染。

在童年受慢性感染的成年人中,15%~25%会死于乙型肝炎引起的肝癌或肝硬化。

如何预防?

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乙型肝炎的主要方法。世卫组织建议为所有婴儿在出生后尽早(最好是在24小时内)接种乙型肝炎疫苗。此后尚应接种2剂或3剂以完成全程基础免疫程序。95%以上的婴儿、儿童和青年接种全系列疫苗后体内产生的抗体可达到具有保护作用的水平。保护期至少持续20年,可能终身免疫。

乙肝病毒携带者

乙肝病毒携带者,是指感染了乙肝病毒,但没有肝炎症状和体征,肝功能等各项检查正常,1年内连续随访3次以上,血清ALT和AST均在正常范围,肝组织学检查,一般无明显异常的群体。

目前中国人口中,约有十分之一是乙肝病毒携带者,多数无症状,其中1/3,出现肝损害的临床表现。虽然乙肝病毒携带者病情较轻,但是由于体内还是存在着乙肝病毒,对肝脏还是有一定的损害,所以在生活中也要注意养护肝脏。

丙型肝炎

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为丙肝,是一种由丙型肝炎病毒(简称HCV)感染引起的病毒性肝炎,主要经输血、针刺、吸毒等传播。最初被感染后,大约80%的人并不会出现任何症状,也可能出现的急性症状包括发热、全身乏力、食欲下降、恶心、关节酸痛和黄疸等症状。大约75%~85%的新感染者会转为慢性肝病,5%~20%丙肝患者会出现肝硬化,1%~5%会死于肝硬化或肝癌,丙肝病毒是25%肝癌患者的致癌因素。据预测,未来20年内全球与HCV感染相关的死亡率(肝衰竭及肝细胞癌导致的死亡)将继续增加,对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危害极大,已成为严重的社会和公共卫生问题。

什么人有被感染的风险?

丙肝病毒最常见的传播方式是经由被感染的血液传播,例如:接受被感染的输血、血液制品或器官移植;用被污染的注射器注射以及医疗场所发生的针具刺伤;注射毒品;已感染丙肝病毒的母亲传给所生婴儿。通过与受感染者发生性行为或共享已受感染的血液污染的个人物品也可以传播丙肝,但不常见。

但是,丙肝不会通过母乳、食品或水传播,也不会通过与被感染者拥抱、接吻以及分享食品和饮料等偶然接触传播。

如何预防?

一级预防:目前没有可以预防丙肝的疫苗。可通过避免以下行为降低感染风险:

不必要和不安全的注射;

不安全血液制品;

不安全的锐利废物收集和处置。

使用非法药物和共用注射器。

与丙肝病毒感染者进行无保护的性行为。

共用可能被受感染血液污染的个人锐利物品。

使用被污染工具进行纹身、穿孔和针灸。

二级和三级预防:世卫组织建议丙肝病毒感染者应:

接受有关保健和治疗方案的教育和咨询。

接种甲肝和乙肝疫苗,预防甲肝和乙肝病毒合并感染,以保护其肝脏。

及早接受适当的抗病毒治疗,并且进行定期检查,以便及早诊断慢性肝病。

丁型肝炎

丁型病毒性肝炎是由丁型肝炎病毒(简称HDV)与乙型肝炎病毒等嗜肝DNA病毒共同引起的传染病。丁肝病毒感染只发生在乙肝病毒感染者中,主要通过输血和血制品传播,与乙型肝炎的传播方式相似。丁肝病毒和乙肝病毒双重感染后,可促使肝损害加重,并易发展为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化和重型肝炎。安全有效的乙肝疫苗能够为抵御丁肝病毒感染带来保护。

如何预防?

严格筛选献血者,保证血液和血制品质量,是降低输血后丁型肝炎发病率的有效方法。

对乙肝病毒易感者广泛接种乙肝疫苗,也是控制HDV感染切实可行的方法。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无菌技术操作,对针刺和注射实行一次性医疗用具,或一用一消毒,防止医源性传播。

戊型肝炎

戊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为戊肝,是一种由丙型肝炎病毒(HEV)感染引起的病毒性肝炎。戊肝一般起病急,黄疸多见,半数患者有发热,伴有乏力、恶心、呕吐、肝区痛,约1/3患者有关节痛,常见胆汁淤积状,如皮肤瘙痒、大便色变浅。戊肝一般不发展为慢性肝脏疾病。孕妇易感性较高,易发生肝功能衰竭,尤其妊娠晚期病死率高。

戊肝的传播途径是什么?

戊肝病毒主要通过被污染的饮用水传播;食源性传播,即食用来自受感染动物的产品;通过输入受感染的血液制品传播;纵向传播,即孕妇传染给胎儿。

如何预防?

确保公共供水设施的质量标准;

建立妥善的垃圾处理设施,清除废物。

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如用安全干净的水洗手,特别是接触食物之前;

避免饮用洁净度不明的水和冰;

避免食用生的贝类食物、未加工过或未削皮的的水果蔬菜,以及由高流行区居住或旅行的人准备的食物。

(编辑整理)

栏目:热点关注

如需下载相关版面可登陆网页端
广东12320
http://www.guangdong12320.com

数字报首页


分享到

微信

QQ

QQ空间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