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迎接世界人口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启动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于7月10日发布婚育新风十大核心信息,并就新形势下婚育新风相关问题予以解答。本报将部分内容摘编如下。
婚育观念改变是持续过程
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的核心目标是帮助群众树立符合时代要求的婚姻和生育新风尚。改变千百年来人们婚姻和生育领域的一些不符合现代文明的习俗,不是一朝一夕能做到的事,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婚育新风的内容不是静态的,是动态的,与时俱进的,在新的卫生计生体制下,需要加入新元素,适应新的计划生育工作的需要。同时,该项活动不是卫生计生部门一家的活动,是多部门共同培育、呵护和推进的活动,不可能因为卫生计生的大部制改革而停滞,因而要继续开展。
文化园地建设反对形式主义。文化的影响力是潜移默化的,人们观念的改变需要日常生活中的润物无声,一定的宣传阵地和实物是必需的,但要融入当地文化大发展和文化大繁荣系统中,植根于本土文化,彰显生命力。国家卫生计生委反对形式主义的形象工程,更反对为了应对检查的临时工程或者一次性工程。基层的卫生计生宣传教育要与地方特色相结合、与周围环境相融合、与园林绿化和景观建设相结合、与文化遗产相结合。
新信息强调政府服务和科学婚育观
国家卫生计生委提出婚育新风核心信息有三层背景。大背景是,中国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正处在重要的转折时期,突出表现在控制人口数量的国家目标基本实现,低生育率水平长期稳定,未来将面临各类人口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的局面,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成为新时期计划生育的核心思想。中背景是,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确定了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启动单独两孩生育政策,调整和完善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新目标。小背景是,单独两孩生育政策已经在29个省市自治区落地。
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是一个延续15年的项目,有一贯坚持的理念,也有不断创新的思想。面对新的人口计划生育形势,需要关注的新核心信息包括:
(一)既强调群众应该改变和做到的事,也强调政府应该提供的服务,如国家提供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免费避孕药具和基本计生技术服务。
(二)提倡按政策生育,摒弃鼓励少生的一贯做法。
(三)恪守生育伦理,强调在现代生活方式多样化、生育方式多元化的背景下,要遵守基本的生育道德、生育伦理和生育规范。
(四)提倡婚前、孕前检查,科学选择怀孕时机,而非一味强调晚婚晚育。
(五)增加家庭和谐内容,如:弘扬家庭美德,禁止家庭暴力。
负责任地生育是生育伦理的重要内容
结合中国国情,生育伦理问题主要包括如下内容:
(一)生育数量控制的伦理问题。人口过多或人口过少,都不利于社会经济发展。使生育保持在适度范围,使人口生育利于经济社会发展与人类文明进步,这是对生育数量进行伦理调控的依据与前提。
(二)性别选择的伦理问题。对于胎儿性别鉴定和选择技术的应用,如采取放任态度,必然会对社会人口性别结构带来严重威胁,从而导致严重后果。
(三)不婚不育的伦理问题。不婚不生选择是人的自由权利、不婚不生选择体现了“为自己而活着”的理性选择、个别人的不婚不生选择不会对他人和社会构成危害。但这一行为选择所引发的一系列社会后果值得我们关注。
(四)生育辅助技术应用的伦理问题。生育辅助技术(甚至无形生育技术)是人类科技的进步,可以帮助不孕不育患者获得子嗣,但必须在维护人类基本价值观的前提下使用,禁止有害的选择。
(五)婚外生育的伦理问题。婚姻关系是人类生育的社会形式,婚姻可以不要生育,但生育必须依附婚姻——这是人类进化史、社会发展史遵循的基本原则之一。
(六)生育优化选择的伦理问题。生的伦理问题主要是要实现优生、防止劣生。育的伦理问题主要是实现优育、科学教养子代。
(七)生育补偿的伦理问题。任何社会的发展都不能以牺牲某一性别的利益为代价。对妇女生育进行社会补偿,不仅关系到妇女的生存、发展,而且关系到社会的生存、发展。对妇女生育进行社会补偿,其伦理依据在于要从根本上体现社会利益在男女之间的公平原则,从根本上实现男女事实上的平等。
启动四大项目降低新生儿出生缺陷发生率
针对孕前、孕期、新生儿等不同阶段,卫生计生部门先后组织实施四个出生缺陷预防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分别是2009年起在全国实施的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项目、2010年启动的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 、2012年起在全国21个省200个县实施的贫困地区新生儿疾病筛查试点项目和2012年起在7个高发省份实施的地中海贫血防控试点项目。其中,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项目免费为农村妇女在孕前3个月至孕早期3个月每日补服叶酸。截至2013年底,中央财政共投入6.3亿元,全国4577万名农村生育妇女受益。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则为农村计划怀孕夫妇免费提供健康教育、健康检查、风险评估、咨询指导等19项孕前优生服务,目前已在全国所有县、市、区普遍开展。截至2013年底,中央财政累计投入16.26亿元,全国共有2242万名农村计划怀孕夫妇受益。筛查出风险人群比例为12.8%,全部给予针对性咨询指导和治疗转诊等服务。
经过不懈努力,2012年、2013年全国出生缺陷发生率连续两年开始下降,分别为145.64/万和145.06/万,比2011年降低0.7和0.8个千分点。神经管畸形单病种发生率明显降低,从我国出生缺陷发生顺位的第4位降至第9位,全国出生缺陷发生率持续升高态势正在初步得到遏制,出生缺陷综合防治初见成效。
(小 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