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4月18日,广州军区总医院礼堂灯光闪耀,一名60岁身着洁白护士服的护理专家从院长手里接过两纸命令——一个是退休,一个是继续聘任为内科总护士长。这位护理专家就是广州军区总医院内科总护士长孙欣。
沙漠边陲播下了献身护理的不渝种子,战火之中浇注了无畏奉献的爱心蔓枝,南国都市结出了尊重生命的累累硕果。这就是孙欣——一名老护士的个人成长足迹。
屈指算来,孙欣献身临床护理工作已经四十四年。四十四年,她从西北宁夏的腾格里沙漠边的野战医院,到云南老山前线的野战医疗所,直至南国的广州军区总医院,走遍了大半个中国;四十四年,她竭尽大半生的精力全心全意为部队指战员服务,为地方群众服务,亲自照顾的各类患者数以万计;四十四年,她始终保持不怕苦、不怕脏、不怕累和积极进取的南丁·格尔精神,用自己娴熟的技术精心护理患者,用自己心理学研究生的专长为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四十四年,她更是从一个年轻的小兵,成长为具有正高级职称、鬓角微白的护理专家……
1970年孙欣应征入伍,来到解放军汽车团一个卫生队,当了一名卫生兵。两年后,孙欣被调到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宁县解放军野战医院,这个医院位于腾格里沙漠的边缘,终年风沙刮得昏天暗地,条件十分艰苦,医院靠自己亲手去开拓。最初是一边营建,一边开诊,她一有空就主动钻进建设的队伍去搬砖、推土。有一次别人劝她,不要整天泡在工地上,风沙会吹粗皮肤,小心成了粗手大脚婆娘嫁不出去,她还没来得及张嘴回击,就被吹进嘴里的沙子堵了回去。她索性不理睬这些,埋头干自己手里的活。就这样,她眼里不知吹进了多少沙子,手上不知干裂了多少伤口,却没有一点怨言和退缩。当看着沙漠边屹立起来称不上雄伟却饱含心血的住院部大楼,她的心中有生以来第一次升起了主人翁的自豪感。
七十年代初,大家都没有机会上护校,孙欣也不例外,只是通过医院自己的护士培训队8个月的学习,就开始了工作。无奈之下,她只好利用业余时间自学《护理学》、《营养学》、《病理学》等,细心而谨慎地摸索护理经验。1976年8月,甘肃平凉一个农村火药仓库着火,烧伤了附近的40多个农民,大多数是妇女、儿童。孙欣接到派往帮助工作的命令连夜赶往。漆黑的夜晚,汽车在山路上行走了6个多小时才来到平凉市解放军第六医院,下车后孙欣没有顾上休息,立刻来到病房熟悉工作环境。一进病房,她被眼前的情景惊呆了,雪白的被单中躺着浑身焦黑的病人,手脚都烧得勾了起来,痛苦的呻吟充斥着在耳边。后来,她每每回忆起这次经历都心有余悸地说:“那时我是一个新护士,是第一次遇到这么惨重的伤员,真是吓坏了,连续几个晚上都在做恶梦”。
恐惧没有挡住孙欣救护伤员的勇气,经过简单休整就投入了工作。她所在的第三组有9个伤员,全是妇女,大部分是面部和四肢烧伤,烧伤面积都在40%以上。看着这些妇女,她渐渐地由恐惧变为同情,在接下来的3个月,除了吃饭、睡觉,几乎所有的时间都守护在伤者的床边,精心地护理着她们,直到看着她们一个个的痊愈出院。出院的时候他们眼含泪水却不知用什么语言才能表达他们的感激之情,只是紧紧握着她的手许久不愿松开。这次抢救烧伤伤员,使她真正在护理工作中迈开了大步,深深地体会到了护理工作的重要和伟大,更坚定了她奉献护理的信心。
1985年5月,孙欣所在医院要抽调20名医护人员赴老山前线野战医疗所,她立即向院党委递交了请战书,坚持要求上前线。当时她的女儿只有4岁,爱人又在南方工作。她知道此行的危险,可是作为一名军人有责任为国牺牲、作为一名护理人员她更不能舍弃帮助伤病员的机会!她把女儿交给家人照顾,义无返顾地登上了开往云南老山前线的列车。送行的月台上,医护人员和家属都知道此行生死未卜,谁也不愿说穿,透过车窗默默的挥手,静候火车启动的汽笛。她6岁的女儿懂事地趴在同事的背上一直没有说话,当火车启动的刹那间,突然大声地喊:“妈妈,我想你早点回家!”此话一出,月台顿时成了泪的海洋……孙欣布满泪水的双眼凝望着渐行渐远幼小的女儿、家人、家乡,心却飞往炮火连天的战场和等待着救护的伤病员。
前线医疗所条件非常艰苦,医护人员住在一个小镇粮所的屋檐下,白天对着爬满苍蝇的食物难以下咽,晚上受着老鼠的啃噬和蚊子的叮咬难以入眠,但孙欣一点也不耽误工作。担任分类组的护士长兼副组长,在极其简陋的条件下开起了门诊。一天,前线送来了5名伤员,这5名伤员加起来仅剩3条完整的腿,其余的腿都被无情的地雷炸飞了,伤情惨不忍睹,让观者失容。刚刚走上前线的她没有顾上害怕,拿出一位护士长应有的沉着与冷静,迅速地处理伤员的伤口,照料他们,把他们安全的送往后方医院。她在后来日记中写道“战士们残疾了,但是在他们的眼中依然闪烁着无畏的光芒,没有半点后悔与怨意,这就是‘最可爱的人’,我要为‘最可爱的人’献出自己全部的爱心和最精湛的护理技术,让他们最大程度地脱离痛苦”。这段话成了孙欣的工作准则,在之后一年半的战地护理工作中,她事事争先,完全超越了一名普通护理者的责任范围,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自己的誓言。当看到战士们伤痛减轻后安详的笑脸时,她真正体会到了无比的快乐,那是一种超脱忘我的感觉,是自我最纯洁心灵的由衷释放。
1989年,孙欣调到广州工作,南国大都市不同以往小城的安宁与战场的危险,繁忙喧嚣中透露着人与人之间因不熟悉而产生的冷漠。她虽置身其中却未被同流,始终保持着一名职业护理人员那种坚定的奉献与真诚的信念,兢兢业业、默默无闻地做好每一件事。2003年3月非典流行之初,广州军区总医院呼吸科收治了一名不明原因肺部感染的患者。那是一个谈“非”色变的时期,没有人敢去护理这个病人。她在病人病情不明了的情况下,每天深入呼吸科病房亲临患者床旁,亲自查看病人。检查重病人的护理质量及消毒隔离措施落实的情况,和医生一起做患者的心理护理。非典时期呼吸科工作忙、人手紧,她自己亲自下科室做护理工作,积极地协调其它科室护士支援呼吸科的护理工作,圆满地完成了任务。
为了进一步增加知识含量,增强护理病人的能力,孙欣一直没有停止学习的脚步。1992年获得赴华东师范大学深造心理学的机会,在华东师范大学学习的初期,她车祸后骨盆多处骨折伤还没有痊愈,上课时常常坐不住,但是她从没有请过一天病假,以坚韧的毅力和优异的成绩完成学业,成为中国护理史上首批心理学研究生,并成功的把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2004年,一名女患者入住了孙欣的科室,入科时患者面色苍白,情绪很不稳定,常常讲她很想拿刀杀人,或者自杀。经过了解得知,这名患者小时候受过精神刺激,几年前和丈夫一起到广州创业,拼搏成功后小有家产,但是做起了全职太太的她反而心病加重,老是怀疑丈夫在外有染。经过多次观察和了解,孙欣应用心理学知识,一点一滴地开导女患者,还经常把患者夫妻聚在一起,为他们调解、劝解,最后这位女患者心情变得开朗了,出院后和丈夫一起把生意做得更大。现在每次来广交会参展的时候都要亲自来院里看望她,并经常打电话向她咨询心理问题。这位女患者逢人便说:“孙欣不仅治愈了她的病,更挽救了她的家庭和事业,是她一辈子的好朋友。”
几十年来,孙欣很注重经验的积累。她不断加强学习,结合临床护理,积极开展理论研究,并在实践中取得学术成就。先后发表关于糖尿病和心理学方面的护理学术论文20多篇,参编专著《现代护理管理》,还多次参加国内护理职称考试命题和广东省护理操作规程编写等工作,《老年糖尿病的临床系列研究》获军队科学进步三等奖。她还多次参加德国柏林国际会议、全军护理教育大会等交流,并应邀担任中华护理学会广东省分会血液病专业组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内科护理学会委员等学术机构职务。
由一名平凡的护理小兵成长为如今的护理专家,其成功就源于无私奉献、不计较个人得失,展于亲善随和、爱心为上的精神。四十四年来,孙欣以南丁·格尔为榜样,努力学习,爱岗敬业,乐于奉献,打针、发药、铺床、输液,在苦中感受着呵护生命的快乐;交班、接班、白天、黑夜,在累中把握着生命轮回的航舵。在风沙肆虐的西北,走过了清纯的少女年代;从炮火连天的前线,走过了炙热的青春年华;在白色蒙蒙的氛围中,用一颗真诚的心来丈量无数个夜晚的漫长。如今,退休返聘的她,更是如燃烧的蜡烛,竭力照亮每一位后来者的前程。地点不同,对象不同,身份不同,但相同的是那份荣耀:那种每每把患者从死亡线上拉回来后的极大的满足和成就感,以及通过平凡而光荣的奉献演绎着全世界白衣天使的地位和荣耀。
(作者单位:广州军区总医院)
栏目:2014年“讲述身边的护理故事”征文比赛三等奖作品选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