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普及肿瘤防治知识,都会提及胰腺癌,久而久之,大家都知道胰腺癌是目前恶性程度最高的肿瘤之一,“看得晚,痛得很,活不长”,人人闻之色变。难道早期发现胰腺癌就这么难吗?
国内有专家表示,在“胰腺癌高危人群”中提倡多种检查方式联合应用开展早期筛查,以期尽早诊断,加以辅助治疗,提高手术切除率及远期存活率,改善病人生活质量。依据临床实践,早期胰腺癌患者确实不多见。这是由胰腺癌的生物学行为特点所决定的。
胰腺的位置很隐蔽,在人体上腹部深处,稍有“风吹草动”不易被发觉。胰腺癌从初始发生到出现转移可能持续约20年,然而肿瘤一旦发展到晚期,则明显加速。故而早期胰腺癌往往没有特异性症状,多数仅表现为上腹部不适或隐痛,甚至少部分患者没有明显不适。同时可能伴有消瘦、乏力,以及体重明显下降。当疼痛“变本加厉”,常牵涉腰背部,严重者甚至持续通宵达旦不能缓解时,通常已进入胰腺癌晚期,患者再也不可能淡定地忽略它。
故而,界定“胰腺癌高危人群”,呼吁他们早期筛查,显得尤为必要。邵成浩教授介绍,具备以下两条及两条以上者,被称为“胰腺癌高危人群”:长期吸烟者、年龄大于40岁、慢性胰腺炎患者、突发糖尿病患者、上腹非特异性不适、饮食与职业暴露、有胰腺癌家族史或遗传性胰腺炎家族史者。
由于缺乏特异性的胰腺癌检查指标,因此目前提倡多种检查方式联合应用。腹部B超是胰腺癌可疑病人筛查的首选检查。增强薄层CT是胰腺癌首选诊断方法,其对肿瘤分期、血管浸润、肝脏转移可进行精确评估,缺点是难以发现较小肿瘤或种植灶。MRI对于肝脏转移灶诊断率较CT高,可作为重要补充检查方法。PET-CT的优势是判断肿瘤转移情况,但价格昂贵,且不能替代CT及MRI。其他如内镜超声(EUS)及EUS下穿刺进行病灶活检、MRCP(磁共振胰胆管成像)等也是重要的辅助诊断方法。一些肿瘤标志物检查在胰腺癌病人中可有不同程度阳性表达,尤其CEA及CA199的升高,对于胰腺癌的诊断、评价治疗效果、监测肿瘤复发和转移,具有重要意义。
胰腺癌一旦确诊,经过全面检查与判断后,若肿瘤能够切除且无禁忌症,均建议手术治疗。因为手术切除是目前改善胰腺癌预后、获得长期存活的最有效手段。胰腺癌切除术后大多需要接受辅助治疗,多项研究表明,辅助化疗可以延长胰腺癌患者的生存时间,目前,国际上还是采用以吉西他滨为基础的同步放化疗方案,其他常用的化疗药还有奥沙利铂、替吉奥、紫杉醇脂质体等。同时根据不同情况,可服用一些助消化、抑酸、提高免疫力的药物,并且定期复查。
栏目:七嘴八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