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由美国内科学基金、ACP基金和欧洲内科医学联盟共同发起和倡议的《新世纪医师职业精神——医师宣言》指出:“目前,医学界面临着科技爆炸、市场力量介入医疗体系、医疗卫生实施中存在的问题、生物恐怖主义以及全球化所带来的压力。结果,医师发现越来越难以承担他们对患者和社会所肩负的责任。在这种情况下,重申医师专业精神根本的、普遍的原则和价值——所有医师追求的理想,变得尤为重要。”现代医学职业精神,可理解为医者在职业活动中应具有的医学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正如我国著名医学家裘法祖的名言:“德不近佛者不可以为医,才不近仙者不可以为医。”这是我们每一个从医者终身追求的境界。
“仁”是医学职业精神的核心
医学是什么?自从有了人类,便有了医学。尽管它的起源是原始的,却充满了温情。没有爱,就不会出现医生、药物或急救设施。因此,丢掉了医学对生命的尊重与敬畏,就是抛弃了医学的本质。中国古代医者留传下来的千年古训——“大医精诚”、“悬壶济世”,西方医学先祖希波克拉底的神圣誓言,一直是古今许多名医大家的座右铭,是医学生作为医者的职业承诺,是全世界医生的行为准则。它也在时时提醒着我们,医学不仅仅是一门治病救人的学问,医生也不只是一个治病救人的职业,它是一种使命,一种信仰。
医者在进入医学领域的时候就应该知道该行业与其他职业不同,这个职业要求医者除了具备良好的临床技能和知识外,还须具备高尚的道德、人文精神、责任心以及利他精神。“利他”意味着将他人的利益放在自己的利益之前,还意味着时常要做出巨大的个人牺牲。放弃休息时间去诊疗和抢救病人是医生生活的常态,医护人员还要经常冒着各种生命危险(如地震、洪灾、冰灾等)和感染风险(如肝炎、艾滋病)奔走在救援一线……一位协和医院的年轻医生写道:“当医生特别吸引我的一点,是因为这个职业能帮助我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做这个工作,我永远都会处在一个帮助别人的位置。”只有当一个人对医学职业有了深刻的理解,才能以仁爱之心去对待别人,同时也使自己赢得快乐。
威廉·奥斯勒(William Osier)说过这样一句话:“医师职业用它非凡的仁慈区别于其他职业。”当你有了这种“非凡的仁慈”,你就能耐心地听取病人的陈述,哪怕那陈述是如此喋喋不休、颠三倒四;你就能在实施各项手术或操作前反复检查、慎重准备,以避免给病人造成不必要的痛苦;你就能根据病人不同的经济条件为其提供最切合实际的治疗意见,而不是完全交给没有医学知识的病人自己选择;你就能在治疗决策时谨小慎微,治疗实施时密切观察反应,及时防止和处理各种突发事件;你就能站在病人的立场上与其真诚沟通,用“爱”来抚慰其烦躁的心境,及时告知有利于帮助其战胜疾病的有益信息;你就能尽量小心地避免各种伤人的语言或行为……
有句话说得好:“医学因离痛苦最近,离脆弱最近,离无助最近,离死亡最近,故而医学离真实最近。”一个人在得病的时候,往往是精神最为敏感、最为脆弱的时候,而我们每天面对这些病人,应该以什么来引导我们的医疗行为呢?——我们内心深处的“仁”!
“术”是医学职业精神的基础
能为病人解除痛苦的医生才是好医生,才能真正赢得患者的尊重与信赖。胜任职业医生,就意味着我们医护人员要在医学知识和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时刻保持着入门时的求知欲。医学的学习不是一劳永逸的,学校教育只是基础教育,走上工作岗位以后,医疗上要治病救人,教学上要授业解惑,科研上要探求真理,加之人类探索未知领域的程度越深入,知识更新的步伐就越快,不学习肯定就要落伍。另外,临床医学是经验的科学,需要长期的积累,必须潜下心来;要保持良好的判断力和质疑精神,善于在临床实践中发现问题,并带着问题认真、扎实钻入文献的瀚海中,然后再回到实践中去。
威廉·奥斯勒讲到知识和智慧时说:“知识是在自家脑海塞进别人的想法,而智慧是在心灵深处聆听自己的脚步。”智慧是升华出来的东西。你可以是一个很好的医者,你也可能仅仅是一个医匠,缺乏其中的智慧。智慧的升华要靠我们的付出,要靠艰苦地劳动,要靠细细地咀嚼、体会……。
当然,要成为一名经验丰富、受患者爱戴的医者,要有热爱医学事业,甚至有愿意为其献身的“决心”,这样才能有那么一股主动学习的钻研精神和努力工作的动力,有了这股劲儿自然不会觉得累,不会抱怨付出太多而回报太少,因为那是你的热爱和选择!
(作者单位: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