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脊柱侧弯危害大 科学守护是关键

15岁的小雅(化名)是一名勤奋的初中生,每天伏案学习时间超过10小时。一次偶然的游泳活动中,妈妈发现她肩胛骨明显不对称,一侧背部隆起。就医检查后,小雅被确诊为中度特发性脊柱侧弯。小雅的妈妈既自责又担忧:孩子每天坐姿端正,脊柱为何会悄悄变弯?这样的情况还能矫正过来吗?
2024年《柳叶刀-儿童青少年健康》发布的最新研究显示,全球10~18岁青少年脊柱侧弯总体患病率已接近5%,意味着每20个孩子中就有1个面临脊柱健康威胁。在我国部分地区的筛查数据中,这一比例甚至更高。
脊柱侧弯不仅关乎孩子的体态美观,更影响其呼吸、运动能力乃至心理健康。早发现、早干预,是避免手术、守护未来的关键。
认识脊柱侧弯
脊柱侧弯(脊柱侧凸)是脊柱在三维空间异常弯曲的复杂畸形,并非单纯姿势问题,而是脊柱结构出现异常旋转和侧向弯曲。其常见类型包括:占比约80%的特发性脊柱侧弯,病因不明,好发于10岁至骨骼成熟的青春期;因出生时脊椎发育异常(如半椎体、分节不良)导致的先天性脊柱侧弯;由脑瘫等疾病引发肌肉控制失衡的神经肌肉型脊柱侧弯;以及伴随马凡综合征等出现的综合征相关脊柱侧弯。
脊柱侧弯危害多样,会导致双肩不等高、“剃刀背”等体态异常与疼痛;严重时压迫心肺,降低呼吸功能、影响运动能力;还可能引发自卑等心理问题;成年后则可能加速椎间盘退变、增加慢性疼痛风险,重度侧弯甚至影响心肺寿命。
不良生活习惯的影响
脊柱侧弯病因复杂,生活习惯虽非直接或唯一诱因,但影响关键。不良姿势方面,长期伏案低头、歪坐扭坐、瘫坐及睡姿不当(如趴睡、枕头不适)等,会增加脊柱压力,导致姿势异常甚至结构改变。活动失衡中,单侧负重(如单肩背包、提重物)和运动模式单一、缺乏或过度单侧运动,会引发肌力失衡,增加侧弯风险,削弱脊柱保护。营养上,维生素D与钙缺乏影响骨骼强度,营养不良阻碍发育,肥胖则加重脊柱负荷,不利姿势维持。
早发现、早治疗
若孩子出现两侧领口不对称、习惯性偏坐、乳房或肩髋不等高、腰有褶皱、鞋跟磨损不均,或双上肢、双腿不等长、身高增长慢、走路不直,以及肩胛骨高低不一、胸背厚度不同、弯腰时背部不平、手脚活动差距大、单侧关节常损伤等情况,家长需警惕,建议及时带孩子到医院拍摄站立位全脊柱正侧位片检查。
科学防治
青少年脊柱侧弯治疗需结合弯曲程度、生长情况等选择方案。日常应坚持游泳等对称运动,避免单侧负重,优化学习环境,均衡营养(补充钙、维生素D等,少喝碳酸饮料);小于30度且非先天性者,可通过强化核心训练改善。30~40度侧弯可配合支具等三维矫正,支具需定制并定期调整。侧弯超40~50度或进展快,需医生评估手术,以矫正畸形,但要选正规机构。中医以理筋、整脊、练功为原则,通过中药、推拿、功法训练等调理,辅以筋骨平衡手法改善状况。
孩子的脊柱,承载着他们探索世界的渴望与无限可能的未来。脊柱侧弯的康复是一场需要耐心与科学加持的长期实践,需要融入日常的生活习惯。愿每一次有意识的身体调整,都能成为脊柱健康的坚实基石,让挺拔与舒适成为日常的自然状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