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卫生健康电子报

广东卫生健康科普 职场人为何成糖尿病“高危人群”? 冬季养肾正当时 带你“肾”入其境 青少年脊柱侧弯危害大 科学守护是关键 孩子体重增长缓慢 家长需关注这些事 关节疼痛别硬扛 明确病因方能精准治疗

当前版:第4版:科普
PDF原版下载
科普
04

冬季养肾正当时 带你“肾”入其境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陈刚毅

中医讲究“天人相应”,认为人体生理活动与自然界四季更替规律同步。为助力大众安稳过冬、保持肾气充沛,本文将深入解读冬季养肾的中医智慧,厘清不同体质人群的养肾要点,并分享实用易行的冬季调养方法。

从中医理论来看,冬季在五行中属水,五脏中的肾亦属水,二者同气相求,因此冬季的气机变化与肾脏功能活动的关联最为密切。

“藏”与“补”的中医智慧

“藏”:冬季万物闭藏、阳气深伏,人体阳气也应收敛于内,为来年春天的生发储备能量。肾主封藏,是贮藏精气的根本,顺应自然界的收藏之势养护肾脏,可帮助身体“固本培元”,稳固肾精。

“补”:冬季天气寒冷,人体脾胃功能相对强健,营养吸收能力随之增强。此时进补,营养更易转化为肾精。冬季养肾,正是顺应天时、借助自然之力夯实健康根基的过程。

三类肾虚的具体表现

肾虚主要分为肾阳虚、肾阴虚和肾气虚三类,具体表现如下:

肾阳虚:以全身性寒象为主要特征,常见怕冷、手脚冰凉、后腰部发冷,伴腰膝酸软且有冷痛感;面色苍白或暗沉,精神不振、易疲劳;男性多出现阳痿早泄,女性多有宫寒不孕;同时可能伴随小便频多(尤其夜尿)、大便稀溏。

肾阴虚:核心为阴液亏少、虚火亢盛,典型表现为虚热与干燥症状,如五心烦热、午后潮热、盗汗、口干欲饮,伴头晕耳鸣、失眠多梦;腰膝酸软无力,部分人可能有隐热感。

肾气虚:主要体现为肾的固摄功能减弱,典型症状包括气短、尿频、尿不尽、夜尿增多,严重时可能出现遗尿或失禁;男性可能有滑精早泄,女性可能出现白带清稀或易流产。

肾脏异常注意身体“求救信号”

当肾脏出现异常时,身体可能发出以下“求救信号”,需提高警惕:

水肿:晨起眼睑浮肿,或下午双脚、脚踝浮肿,按压后凹陷回弹缓慢,提示肾脏排水功能可能异常。

尿液异常:尿液中泡沫增多且细小持久(类似啤酒沫),可能提示蛋白尿;夜尿次数明显增多(每晚超过2次),且非睡前饮水过多所致,可能反映肾小管浓缩功能下降。

疲劳乏力:持续感到疲惫,休息后仍难以缓解,伴面色晦暗发黄,可能因肾脏分泌促红细胞生成素减少,引发肾性贫血。

消化道症状:肾功能下降时,体内毒素蓄积可能刺激胃肠道,出现食欲不振、恶心等症状。

血压升高:肾性高血压是常见的继发性高血压,尤其年轻人突发高血压或血压难以控制时,需排查肾脏相关原因。

生活中的“藏盐大户”

高盐饮食会加重肾脏负担,生活中以下三类食物是常见的“藏盐大户”,需注意控制摄入:

调味品:酱油、蚝油、鸡精及各类酱料含盐量较高,添加这些调味品时,应减少或不再额外放盐。

深加工食品:腊肉、火腿、卤味、咸菜、榨菜等在制作过程中需用大量盐分防腐调味,属于高盐“重灾区”。

零食:薯片、话梅、辣条等零食的含盐量也较高,需控制食用频率。

若需提升食物风味,建议使用定量盐勺控制盐的用量,或用葱姜蒜、花椒、八角、柠檬汁、醋等天然香料提味,减少对盐和酱油的依赖。

冬季养肾的3个实用穴位

冬季养肾可借助穴位按摩,以下3个穴位睡前按揉,对肾脏养护有益:

涌泉穴:为肾经“井穴”,是肾气的源头,位于脚底前三分之一凹陷处(蜷足时可见)。按摩方法:用左手搓右脚心、右手搓左脚心,各100次,直至脚心发热,有“引火归元”、温补肾阳的功效。

肾俞穴:位于后腰,与肚脐平行的脊柱旁开1.5寸处(约两横指宽),左右各一。按摩方法:双手搓热后,用掌心在肾俞穴上下快速摩擦,直至腰部发热,可温煦肾脏,改善腰酸背痛、夜尿多等问题。

关元穴:位于下腹部,肚脐正下方3寸处(约四指宽)。按摩方法:用食指或中指指腹轻揉,每次3~5分钟,有温煦肾阳、培元固本的作用。

(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宣传处供稿)

栏目:连线“健康广东” 走进科普直播间

放大 缩小 默认
投稿邮箱:gdjk#szb#vip.163.com
本网站由广东卫生健康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ICP备案号:粤ICP备2022057423号-1

友情链接:广东省卫生健康委政务服务中心  全国12320卫生热线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健康广东

读者留言

看不清,换一张图片 刷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