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卫生健康电子报

广东卫生健康人物 马育霞:20年坚守 书写敬老助老华章 徐健:让慢性病防控知识技能人人可及 薛玉梅:成为救死扶伤的 “大医生” 黄志浩: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医疗融合发展 蓝海:整合粤港澳中医药资源 传播区域中医药文化 李艳:绘就“医康养融合”新图景

当前版:第3版:人物
PDF原版下载
人物
03

薛玉梅:成为救死扶伤的 “大医生”

刘欣

薛玉梅的母亲是一位背着药箱为村民问诊治病的“赤脚”医生,小时候她经常听到母亲说,乡村缺医少药,时常有村民得不到及时救治而去世。为此,成为一名救死扶伤的 “大医生”就成了她从小的梦想。带着对医生这个职业的憧憬,薛玉梅一路向阳,1988年高考毫不犹豫地选择同济医科大学六年制德语医学班,后来考入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攻读博士,成为一名擅长心血管专业的省级名医。

提炼诊治经验 医“病”更医“心”

从事心血管临床、科研工作30多年,她始终关心老年人及老年生活,积极响应国家对老年医学的建设要求,帮助多家医院开展心律失常介入治疗及老年医学学科建设,推进老年医学规范化体系建设。坚持“疾病治疗与人文关怀并重”的核心理念,在多年的临床与科研实践中提炼老年疾病的诊治经验。

作为一名医生,救死扶伤的良好愿望必须靠精湛的医术去实现。十多年前,80岁的刘奶奶因为房颤、心功能不全来到薛玉梅门诊,体重不足100斤,骨质疏松、瘦得皮包骨头,膝关节常年疼痛导致其很少活动,身体十分虚弱。因房颤多年未处理已经不可逆转,薛玉梅给刘奶奶用上抗凝药预防中风,鼓励家人带老人多晒太阳,积极补充钙和维生素D,居家注意饮食营养并适当锻炼胳膊和腿部力量。在她的鼓励下,刘奶奶的体质逐步改善,两年后因为心动过缓安装了起搏器,后来在84岁时勇敢地接受了双侧膝关节手术,术后72小时就可以下地走路,老人和家人都十分满意。

“要给老年人医‘病’,更要为他们医‘心’。”薛玉梅说,她帮助的老年人,既有来本院求医的老年患者,也有家乡农村身患疾病的老年人,更多的是素不相识慕名找她求医的老年患者,但老年人往往因为体质逐渐虚弱、肌肉减少等导致全身免疫力下降,加上合并各种慢性病,心理和生理状态逐步下降,对疾病治疗缺乏信心。

用“术”敬老 推进老年医学发展

“要加强老年就医服务供给,大力培养基层老年医学人才,促进老年医学发展,建立公立医院与基层医疗机构的老年健康服务协作网络,开展老年慢性病管理、康复护理等服务的双向转诊和技术指导。”薛玉梅说。2024年,她到广东省老年医学研究所担任所长,率领全体医护人员进行老年综合评估培训并开设老年房颤、老年临床营养、老年肌少症等特色门诊,创新老年共病管理模式,让很多高龄老人得到手术治疗并安全度过围手术期。

曾有位百岁老人心跳慢,反复黑矇甚至晕倒,起初老人认为自己年纪大了是“正常现象”,后来听说要做一个小手术非常抗拒;家人也担心老人体质弱承担不了手术创伤。经过薛玉梅带领多学科专家进行全面评估、耐心解释,最终老人顺利接受起搏器植入术,且身体明显好转。

用“术”敬老,克难攻坚,让老年患者解除病痛折磨的同时,健全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加强老年医学科等领域急需紧缺人才的培养,致力推进老年医学规范化重点工作。注重个体化体检与检后管理,基于老年综合评估配置个体化体检项目,建立检后多学科联合会诊模式,促进老年共病的早期发现与优化管理;注重老年重症多学科协作,建立老年重症常规多学科联合会诊管理模式,与同行及交叉学科领域专家共同推进老年人“ 医养康 ”全链条管理模式,推进老年疾病医防融合创新体系。

她曾多次应邀到新疆喀什、西藏林芝、青海西宁等其他多个省市地区为当地老年患者会诊、手术,并为当地医生进行学术授课、手术带教等工作,支持帮助当地学科建设。她还对广东21个地市实地考察失能老人健康服务模式并组织当地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在实践中持续指导基层医务人员提高失能老年人健康服务能力,为全面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和社会和谐作出贡献。

(作者单位:广东省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

放大 缩小 默认
投稿邮箱:gdjk#szb#vip.163.com
本网站由广东卫生健康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ICP备案号:粤ICP备2022057423号-1

友情链接:广东省卫生健康委政务服务中心  全国12320卫生热线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健康广东

读者留言

看不清,换一张图片 刷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