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卫生健康电子报

广东卫生健康科普 青春期体重管理大揭秘 口腔舒适化治疗让看牙成为轻松体验 近视防控:科学认知与规范干预 科学减重:避开减重认知误区 实现身体能量平衡 了解身高发育知识 守护孩子健康成长

当前版:第4版:科普
PDF原版下载
科普
04

了解身高发育知识 守护孩子健康成长

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郑海燕

孩子的身高发育是家长关注的焦点,但许多家庭因认知误区错过了最佳干预时机。本文结合临床案例与专业解读,梳理儿童身高发育的关键知识,助力家长科学守护孩子成长。

性早熟影响身高

“一名9岁女孩月经初潮,身高仅140厘米,预测成年身高不足150厘米。”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副主任医师张旸回忆起这个案例时仍印象深刻。幸运的是,家长及时带孩子就诊,经过两年规范治疗,女孩最终身高达到164厘米,远超预期。

张旸强调,性早熟是影响儿童身高的重要因素。青春期提前启动会使骨骺闭合加速,缩短生长周期,导致成年后身高偏矮。家长需密切关注孩子第二性征发育,如女孩8岁前乳房发育、10岁前月经初潮,男孩9岁前睾丸增大等,一旦发现异常,应立即寻求专业评估。

矮小成因多样

“夫妻身高不错,孩子就一定高?”“孩子矮小,打生长激素就行?”张旸指出,这些误区在临床中极为常见。他曾接诊一名矮小儿童,体检时发现其身上有多处牛奶咖啡斑,家长此前误以为是普通胎记。进一步检查后,孩子被确诊为神经纤维瘤,这正是导致矮小的根源。

事实上,矮小症的成因涉及多个方面:营养不良、生长激素缺乏症、性早熟、甲状腺功能低下;宫内发育迟缓、特发性矮小(含家族性矮小)、体质性青春发育延迟(即“晚长”);染色体疾病(如先天性卵巢发育不全)、骨骼系统疾病(如软骨发育不良);某些药物影响、心理因素(心因性矮小)及慢性疾病等。

张旸解释,生长激素治疗仅适用于特定情况,如生长激素缺乏症等,需经严格检查确诊后规范使用,绝非所有矮小都适用。

把握干预黄金期

“很遗憾,骨龄快闭合了,已错过最佳长高时机。”这句话让一名16岁男孩崩溃大哭。他身高150厘米,骨龄接近闭合,因家长认为“男孩初中不长,高中自然会长”的错误观念,错失了干预机会。

张旸提醒,儿童身高干预的黄金年龄为4~6岁。此时骨骺软骨层活跃,生长空间大,治疗反应敏感,且体重较轻,用药剂量小,费用更低。一般而言,女孩骨龄15岁、男孩17岁后,生长潜力极小,难以达到理想身高。目前国内矮小症患儿就医平均年龄为11~16岁,多数已错过最佳时机。

他特别提醒,“晚长”需科学判断——真正的晚长儿童骨龄落后于实际年龄,而因营养不良、睡眠不足、压力过大、缺乏运动等导致的骨龄落后,若不及时干预,未来也难有理想身高。

科学助长全流程

矮小症早诊断、早治疗是关键。确诊需通过多项检查,包括左手腕骨龄片、生长激素激发试验、甲状腺激素检测、性激素水平、染色体分析、血尿常规、头颅垂体磁共振、血糖、肝肾功能及IGF-1测定等,明确病因后再针对性治疗。

目前,重组人生长激素注射是常用治疗方式之一,规范治疗第一年平均可增长8~15厘米,且安全性已得到临床验证。

此外,日常生活管理同样重要:

均衡营养:保证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素全面摄入,避免盲目补钙或滥用燕窝、海马等滋补品,以防性早熟。

有效运动:每天20~40分钟有氧运动,如跳绳、篮球等,可刺激生长激素分泌。

充足睡眠:生长激素夜间分泌达高峰,应保证孩子早睡且睡眠充足。

良好情绪:减少孩子精神压力,愉快心情有助于生长激素分泌。

预防疾病:按时接种疫苗,做好日常护理,定期体检。

儿童身高发育是系统性工程,需家长从小关注,定期监测生长速度与身高,发现异常及时就医。唯有科学认知、及时干预,才能最大限度发挥孩子的生长潜力,为其健康未来奠定基础。

放大 缩小 默认
投稿邮箱:gdjk#szb#vip.163.com
本网站由广东卫生健康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ICP备案号:粤ICP备2022057423号-1

友情链接:广东省卫生健康委政务服务中心  全国12320卫生热线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健康广东

读者留言

看不清,换一张图片 刷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