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卫生健康电子报

广东卫生健康要闻 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 增强贯彻落实的“两个自觉” 为就医“减负” 医校携手谱新篇 健康科普校园行 深圳:公园变身控烟“主场” 全域布局 全面响应 全程保障 赛场背后的健康守护者

当前版:第1版:要闻
PDF原版下载
要闻
01

赛场背后的健康守护者

本委讯 11月9日,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和全国第十二届残运会暨第九届特奥会(以下简称“十五运会”)在广州开幕。粤港澳三地携手呈现的这场体育盛会,离不开广东医疗系统筑起的坚实健康防线。全省各地市、各医疗机构凝心聚力,以专业团队、尖端科技,为赛事量身打造全链条医疗保障体系,用责任与担当诠释健康广东的核心内涵。

一场盛会的安全护航,始于一支支训练有素的医疗队伍。从赛场驻点保障到跨部门协同联动,广东医护人员以精湛医术和敬业精神,成为赛事中最可靠的“健康守护者”。

在十五运会开幕式现场,作为10家医疗站点驻点医院之一的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其组建的医疗保障团队用专业力量助力现场医疗体系交出“零差错、零延误、零感染”优异答卷。这支由3名医生、2名护士及担架员、司机、联络员等组成的复合型团队,自9月1日进驻场馆后,历经18天反复应急演练与细节打磨,成功处置各类健康突发情况,用协作精神展现了医疗工作者的专业风采。

惠州赛场上,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派出18名医疗精英骨干,涵盖副高职称以上医师、临床药师等多领域专业人才,所有医师均经过数轮严格培训。团队在场馆内构建了医疗站、场边医疗点、观众医疗点等多维度保障网络,每天赛前开展全流程演练,从伤员固定转运到绿色通道开启,每个环节精益求精,确保“临战状态”随时在线。

佛山南海赛区,作为全运会女足赛事核心医疗保障单位的佛山市南海区人民医院,集结急诊科、骨科、神经外科等多学科专家,组建专业医疗团队。医院不仅在场馆内设置符合国际赛事标准的现场医疗站,配备除颤仪、监护仪等先进设备,还开通赛事伤员收治绿色通道,预留专用床位与手术间,为受伤运动员提供“快速、精准、有效”的全链条救治服务。

此外,中山市副市长陈晖东率队实地督导沙溪体育馆及赛事接待酒店,强调各单位要密切协同,以最高标准落实医疗卫生保障,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防范蚊媒传染病与医源性兴奋剂事件等情况,为赛事安全再加一道“防护锁”。

广东将科技创新深度融入赛事医疗保障,以5G技术、智能设备、立体救援网络为支撑,推动保障模式从“传统救治”向“智慧护航”升级,让救援更快速、精准。

其中,广州作为承办城市之一,通过设立赛区医疗卫生指挥中心,下设综合协调组、医疗救治指挥组和应急指挥组等5个工作组,覆盖场馆、驻地、抵离点、火炬传递等任务场景,形成指挥层和执行层双轨并行的扁平化结构。该指挥大厅大屏实时显示各场馆医疗点动态、救护车动态及病情等级等数据,一键指挥、一网联动确保突发情况秒级响应。

广州还首次启用5G越野涉水救护车、医疗救援直升机、无人机AED投送系统和移动医疗指挥车,构建起覆盖水陆空的立体化救援体系。目前,广州已初步建立起低空医疗救援网络,涵盖1个航空医疗救援联合培训基地、1个航空医疗救援基地、26条医疗卫生无人机低空运输航线和17家医疗机构的19个直升机起降点。

惠州赛场亮相的广东省首台“5G移动卒中单元”救护车,成为科技保障的亮眼名片。这辆“移动ICU”搭载小型移动CT及相关检验监测设备,将医院CT 室和专家会诊室“搬”到赛场一线。运动员受伤后上车即启动救治,转运途中完成影像学检查与生命体征监测,通过5G网络实现实时专家会诊,真正达成“上车即入院、入院即治疗”的全新诊疗模式,在实战中成功实现5分钟内精准救治受伤运动员。

(省疾控局)

栏目:护航十五运

放大 缩小 默认
投稿邮箱:gdjk#szb#vip.163.com
本网站由广东卫生健康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ICP备案号:粤ICP备2022057423号-1

友情链接:广东省卫生健康委政务服务中心  全国12320卫生热线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健康广东

读者留言

看不清,换一张图片 刷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