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卫生健康电子报

广东卫生健康科普 痛经别硬扛 可能是子宫内膜异位症 耳穴疗法:中医智慧调理亚健康 智齿截冠术:规避下牙槽神经损伤新方案 为生命“续航”按下生育“保存键” 规范防治痛风性关节炎 避免关节损伤与功能丧失

当前版:第4版:科普
PDF原版下载
科普
04

痛经别硬扛 可能是子宫内膜异位症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 陈子滢 张婷婷 张源泉

痛经,是不少女性的“共同困扰”,无痛经经历者反倒成了少数。“多喝热水”“吃点止痛药”“忍一忍就过去了”——这些看似关心的回应,往往掩盖了一个长期被忽视的真相:痛经可能不只是简单的生理不适,其背后或许隐藏着需要干预的疾病,若放任不管,可能影响生殖、泌尿、消化等多个系统。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妇科主任、主任医师陈淑琴指出,痛经是一种症状而非疾病,其根源常指向被严重低估的子宫内膜异位症。该病在育龄女性中发病率达10%~15%,亟需社会关注。

疾病本质与隐匿特性解析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指本应在子宫腔内的子宫内膜组织“异位”到盆腔其他部位(如卵巢表面凹陷、盆腔腹膜炎症粗糙面等),并在此周期性出血,引发疼痛和组织粘连的疾病。

该病最令人困扰的是高度隐匿性,从出现典型症状到确诊,平均延误6.7年,许多患者确诊前已承受近7年疼痛,病灶早已悄然扩散。

隐匿的核心原因有二

症状被“正常化”:慢性盆腔痛、经期大便坠胀、排便异常、尿频尿急、性交痛等,常被当作“普通经期不适”,部分患者自行服用止痛药缓解,反而掩盖了病情。

早期病灶难以发现:初期病灶多为盆腔腹膜上的微小色素沉着或透明小泡,常规超声难检出,仅当异位内膜在卵巢反复出血形成“巧克力囊肿”,或深部形成硬结时,才易被影像学识别。

影响生育还能侵犯多系统

子宫内膜异位症最直接的后果之一是不孕,约40%~50%的患者合并不孕,主要原因包括:异位病灶影响卵巢排卵与卵子质量;卵巢与周围组织粘连阻碍输卵管“拾卵”;盆腔炎症环境损害生殖微环境。

此外,病灶持续生长还可能浸润或压迫邻近器官:侵犯肠道引发腹泻、便秘、便血等;压迫输尿管导致肾积水,严重时可致肾功能丧失;累及膀胱引发尿频、尿急、血尿。

早筛有症状 检查有手段

陈淑琴指出,出现继发性痛经(呈进行性加重);慢性盆腔痛;月经期大便坠胀、排便异常(便秘、腹泻);性交痛;不孕症状的女性应尽早就医排查。常用的检查手段有:

妇科超声检查:建议每年体检进行,可发现常见的卵巢巧克力囊肿。

常规妇科检查:能检出深部浸润型病灶形成的触痛结节,是不可或缺的临床依据。

腹腔镜检查:诊断“金标准”,可明确识别早期微小腹膜型病灶。

血清学检查:检测CA125、CA199等肿瘤标志物,为病情评估和随访提供参考。

治疗策略与长期管理原则

目前,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与手术两种方式。

药物治疗:适用于无手术指征或希望避免手术者。青少年可选用口服避孕药或地屈孕酮,延缓病灶进展;已完成生育的女性,可放置孕激素宫内缓释系统(如曼月乐环),缓解痛经、减少经量。

手术治疗:达到手术指征者,常采用创伤小、恢复快的腹腔镜手术,但术后有一定复发风险,长期管理至关重要。

陈淑琴表示:一旦出现相关症状,应尽早就医,避免病灶对肠道、输尿管、肾脏等重要器官造成不可逆损害。“吃止痛药”只能缓解症状,无法阻止疾病发展,别再“忍痛”,及时就医从根源治疗,才能真正守护健康。

放大 缩小 默认
投稿邮箱:gdjk#szb#vip.163.com
本网站由广东卫生健康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ICP备案号:粤ICP备2022057423号-1

友情链接:广东省卫生健康委政务服务中心  全国12320卫生热线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健康广东

读者留言

看不清,换一张图片 刷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