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卫生健康委老龄健康处:
增进老年人健康福祉
近年来,省卫生健康委老龄健康处聚焦健康老龄化目标,着力提升老年健康服务能力,深入推进医养结合,扎实开展健康促进行动,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广大老年人健康福祉得到切实增强和保障。
提升能力 让老人健康有“医”靠
在提升老年健康服务能力方面,老年医学科建设提前达标,成功创建国家老年医学中心广东分中心、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广东分中心。2024年全省有381家二级以上公立综合医院、中医医院设置老年医学科,占比80.84%,提前完成了省“十四五”规划中占比60%的要求。同时针对老年医学人才数量不足、能力不够和老年人看病就医面临的“数字鸿沟”等问题,不断加强人才培养力度,及时修订完善省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创建标准,大力推动创建达标工作,让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创建提质升级。
作为全国老年医学人才培训的首批试点省份,广东遴选8家省级老年医学人才培训基地共同承担培训任务,累计培训老年医学专业医护人才1025人,培训数量位居全国前列。2024年,广东省有3369家创建成老年友善医疗机构,总体创建率92.26%,超额完成国家85%的目标。
为了给予老人身体、心理、精神等方面的照护和人文关怀,广东还坚持把开展安宁疗护作为贯彻落实全生命周期卫生健康服务的“最后一站”聚力打造。通过每年全省卫生健康工作会议、全省老龄健康工作会议的高位部署、强势推动,2024年安宁疗护试点在全省21个地级市全面推开,2025年6月30日,《广东省安宁疗护服务项目指南》正式印发,成为全国第一个专门规范安宁疗护服务项目的指南。目前,全省可提供安宁疗护服务的医疗机构已增至574家,其中综合医院386家、基层医疗机构188个。
健康宣促 让老人生活有智慧
以老年健康科普宣传为抓手,深入开展老年健康促进活动,扎实做好老年人健康管理工作。一方面组建省级老年健康宣讲员队伍,每年举办全省老年健康宣传周,指导各地多渠道多形式开展老年健康科普宣传,着力提高老年人主动健康能力;另一方面持续开展老年痴呆防治、心理关爱、听力维护等健康促进行动;印发省老年痴呆防治促进行动技术方案,遴选46个社区作为老年痴呆防治国家项目社区;印发《省失能老年人健康服务行动实施方案(2024-2027年)》,将为失能老年人提供健康管理服务作为2025年省政府十件民生实事之一部署推进。
省级层面,有全省基层医疗机构为失能老年人提供健康服务和健康咨询;有全省老年心理关爱行动线上培训,104个社区(村居委会)开展了老年心理关爱行动等;市级层面,有深圳市为51.2万名老年人开展情感状态和认知功能初筛;有湛江市成立由14家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组成的老年痴呆防治联盟;也有东莞市遴选11个镇街和13家医院确定为省老年痴呆防治试点机构等。健康促进可以推动健康管理的有效实施。广东通过积极开展老年健康素养促进项目,加强老年人重点慢性病的早期筛查和干预,做好老年人健康管理工作。去年全省65岁及以上老年人城乡社区规范健康管理服务率达到64.30%,超额完成了预期目标。
医养结合 让老人颐养安康
在医养结合方面,持续推动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深度融合,为入住老年人提供连续性的健康管理和医疗服务的同时,将医养结合纳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2022~2025年,省财政厅共安排省卫生健康委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5.3876亿元,支持114个项目开展医疗卫生机构内医养结合机构建设(改造)。省发展改革委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工程(普惠养老专项行动医养结合项目)10个,下达中央预算内资金3152万元。2021~2024年,全省医养结合机构从338家增长至617家,全省医养结合床位也从89995张增长到154378张,年增长率达14.47%。
为了进一步提升医养结合服务质量,积极开展国家级医养结合示范项目创建活动,成功培育创建深圳市罗湖区、广州市黄埔区等4个全国第一批医养结合示范(县)区,广州市老人院、东莞市东坑医院护理院等4家全国第一批医养结合示范机构。2024年,东莞市东坑镇医养结合服务模式,被评为全省推进“百千万工程”首批民生领域改革主题十大典型案例;汕尾市陆河县水唇镇医养结合服务模式,被评为全省“百千万工程”纵向帮扶首批典型案例。
此外,深入实施社区医养结合能力提升工程,65周岁以上常住老年人口家庭医生签约率72.9%,全省提供上门医疗卫生服务的机构10693家,建立家庭病床3.55万张。全省243家医疗机构试点“互联网+护理服务”,支持符合条件的执业医师、注册护士到养老机构设立的医疗卫生机构多机构执业或者在养老机构内开办诊所、护理站,参与注册护士16831人,服务34万余人次。
(广东省卫生健康委老龄处供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