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海珠区“AI+医疗”落地见效
智能成果破解基层诊疗痛点
“以前基层中医看病,全靠医生经验积累,遇到复杂病症容易拿不准。有了这个系统,辨证、开方都有智能辅助,心里踏实多了。”在前段时间举办的广州市海珠区“人工智能+医疗健康”工作推进会上,一位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中医医师对着基层中医决策系统(蒲公英医学决策支持系统),向身旁参会者分享感受。这场汇聚职能部门、医疗机构与智慧医疗企业的推进会,不仅现场展示了中医AI、数智超声、病理辅助诊断等多项“AI+医疗”成果,更通过沉浸式体验,直观呈现海珠区推动智能技术落地基层、解决群众就医痛点的扎实成效。
中医诊疗有了“智能帮手”
医师口中的基层中医决策系统(蒲公英医学决策支持系统)是海珠区参与的重点项目,由南方中西医结合医院消化科副主任医师钟东及其团队研发,联合海珠区社区卫生发展指导中心、龙凤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单位、公司联合推进。钟东团队将中医“望、闻、问、切”四诊流程与西医诊断逻辑相结合,打造出“中西医协同”的智能诊疗模式——通过中医十问歌模块引导医生规范问诊,借助舌诊图像识别、脉诊数据分析等功能辅助辨证,再结合内置的经典方剂数据库与诊疗指南,自动生成个性化治则治法建议。
这一系统不仅解决基层中医“经验依赖重、诊疗标准化不足”的痛点,又实现中医药经验的数字化传承。“基层是守护群众健康的第一道防线,而中医在慢性病管理、治未病等领域有独特优势。”海珠区卫生健康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已通过政策引导与资源整合,推动系统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试点应用,让科技为基层中医诊疗注入新活力。
数智成果触达基层
“以前基层医院做超声检查,检查结果要等上级医院专家复核,患者得跑好几趟。现在有了AI辅助诊断和一体化质控,检查完很快就能出准确结果。”一位基层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对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以下简称“省二医”)研发的“区域性实时AI辅助诊断与一体化质控数智超声平台”很期待。
该平台由省二医副院长刘红梅团队牵头打造,平台通过AI技术实现三大突破:一是实时辅助诊断,AI算法可自动筛查超声图像中的病灶,标记可疑区域,将医生阅片时间平均缩短40%,诊断准确率提升15%;二是一体化质控,建立覆盖检查、诊断、报告全流程的质控标准,通过AI实时监测基层医疗机构的超声操作规范与报告质量,确保不同机构的诊断结果“同质化”;三是区域协同,依托海珠区智慧健康一体化系统,实现基层医院与省二医的超声数据实时互通,上级专家可远程指导基层诊疗,打破地域限制。目前该平台已完成海珠区基层医疗机构的前期调研、设备试用及人员培训,多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初步达成采购意向,未来将实现全区基层超声诊断能力的整体提升,让优质影像服务惠及更多群众。
AI项目覆盖病理、儿科、精神健康全场景
除中医诊疗与影像诊断外,推进会展示的“AI+医疗”成果还延伸至病理精准诊断、儿童特殊疾病诊疗、精神健康预警等关键领域。
在数字病理领域,由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与某医疗科技公司联合研发的“多类型细胞学数字病理图像辅助诊断系统”,通过AI算法对宫颈细胞、胸腹水细胞等多类型细胞学图像进行智能分析,自动识别异常细胞并标记可疑区域,辅助病理医生快速筛查病灶。经数千例临床样本验证,诊断符合率达95%以上,可将病理医生的阅片效率提升50%,有效缓解基层病理人才短缺压力。
在儿童健康领域,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海珠区卫生健康局等单位联合开展的“面向孤独症儿童诊疗一体化的主动视觉及脑波感知的具身智能装置研究”项目,通过主动视觉系统捕捉儿童行为特征,结合脑波感知技术分析神经活动,可实现孤独症儿童的早期筛查、病情评估与个性化康复训练指导。作为广州市孤独症筛查试点区,海珠区将推动项目成果在社区落地,为辖区孤独症患儿家庭带来希望。
在精神健康领域,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联合研发的“基于多模态数据源的抑郁症风险预测智能体”,整合临床症状、生理指标、生活行为数据等多维度信息,通过AI模型构建抑郁症风险评估体系,可实现早期风险预警与严重程度分级。该智能体将在部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试点应用,为居民提供抑郁症风险筛查服务。
打造“AI+医疗”创新高地
“AI+医疗”多领域覆盖的背后离不开海珠区卫生健康局的统筹规划与持续推动。近年来,海珠区卫生健康局以“需求导向、协同联动、安全合规”为原则,打出一套“AI+医疗”组合拳:在机制创新上,联合印发《海珠区生命健康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首次在领导分工中明确“人工智能+医疗”职责,从政策层面为技术应用保驾护航;整合医疗、民政、教育等多部门信息系统,建立数据共享机制,为AI应用提供数据支撑;组建“医疗大模型百人团队”,推动AI在阿尔茨海默病筛查、慢性病管理、健康宣教等17个基层全科医生智能场景落地,其中4个场景案例上榜广东省卫生健康委首批“人工智能+医疗卫生”应用场景案例名单,2个项目入围广州市“人工智能+医疗健康”揭榜挂帅活动。
“人工智能不是‘为技术而技术’,而是要解决医疗服务的真问题。”海珠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海珠区卫生健康局党组书记董延明表示,下一步,海珠区卫生健康局将深化“政产学研用”融合,打通AI技术与临床实践的“最后一公里”,努力将海珠区打造成为“人工智能+医疗健康”的创新高地,让科技更好地守护群众健康。
(作者单位:海珠区卫生健康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