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别儿童心脏骤停危险信号 掌握救命技能

深夜,儿科急诊室响起紧急呼救声。一名2岁幼童因剧烈咳嗽、呼吸困难被家长慌张送入医院,正当医生准备接诊时,孩子突发心脏骤停,心跳戛然而止。经过紧张有序的心肺复苏抢救,孩子的心跳与呼吸终于恢复,随后被转入儿科重症监护室接受进一步治疗。这惊险一幕凸显了心肺复苏在急救中的关键作用——它如同利刃,能从死神手中夺回孩子的生命。
心脏骤停威胁儿童健康
在全球范围内,心脏骤停是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其高致死率、高致残率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虽然儿童心脏骤停发生率低于成人,但一旦发生,后果往往更严重。
中国儿童心脏骤停情况比想象中更常见,且病因与成人存在显著差异:婴幼儿以窒息多见,儿童以意外创伤为主,青少年则以心源性病因为主。随着年龄增长,儿童在公共场所(如街道、学校)发生心脏骤停的比例明显升高。
警惕“三无”危险信号
当孩子出现以下症状时,需高度警惕心脏骤停:突然倒地失去意识,对外界刺激无反应;面色苍白或发绀;呼吸停止或呈现喘息样呼吸;颈动脉搏动消失。其典型表现可概括为“三无”:无反应、无呼吸、无脉搏。
学习心肺复苏 把握黄金救治窗口
记住心肺复苏的步骤:C-A-B(胸外按压-清理气道-人工呼吸),并尽早拨打急救电话120。心肺复苏每延迟一分钟,生存的机会就会减少7%~10%!持续心肺复苏直到救护车到来,如果有2名施救人员,建议每2分钟更换按压人员,同时,最大程度减少中断时间。
胸外按压(C):定位胸骨中下1/3处(乳头连线中点),按压深度为婴儿4厘米、儿童5厘米、青少年5厘米以上,速率保持在100~120次/分钟。
开放气道(A):清除口腔异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人工呼吸(B):单人施救时,按压30次后进行2次人工呼吸;双人施救时,按压15次后进行2次人工呼吸。若无法实施人工呼吸,单纯胸外按压亦可起到有效抢救作用。
做好医疗监护 守护孩子健康
即使孩子恢复心跳,仍需住院观察,具体包括:
查明心脏骤停的病因,排除潜在健康隐患;维持生命体征稳定,预防脑损伤等并发症;监测长期健康影响并给予相应治疗。
总之,心肺复苏技能是每个家长、教师和看护人员的必备本领。只有掌握这项技能,才能在孩子面临生命威胁的危急时刻及时伸出援手,守护儿童健康成长。
(通讯员:甄晓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