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卫生健康电子报

广东卫生健康科普 解析糖尿病前身体预警信号 “治养一体化”防治颈椎病 年轻人腰背酸软?小心骨质疏松 关节病患者安稳度秋有方法

当前版:第4版:科普
PDF原版下载
科普
04

关节病患者安稳度秋有方法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叶彦良

广东地处岭南,秋季白天气温尚高,但夜间明显转凉,昼夜温差加大,空气湿度逐步下降。对于类风湿关节炎、骨关节炎等关节病患者而言,气温与气压的变化,往往意味着关节面临新的挑战。

为何秋季关节易不适?如何科学“呵护”关节?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风湿免疫科副主任医师马剑达带来专业解读,并提出关节保护“四大策略”,助力患者平稳度秋。

秋季关节为何易“闹脾气”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王女士(化名),每遇气温下降,手指关节便轻微僵硬、膝盖酸胀。某日清晨,她全身多关节肿胀疼痛、僵硬加剧,尤以双手双膝为甚,竟难独立下床,家庭出游计划被迫取消。

王女士的经历并非个例。秋季不少关节病患者症状加重,主因是昼夜温差大、空气湿度低,引发系列生理变化:低温使关节滑液黏稠度上升,活动阻力增加;寒冷刺激导致血管收缩,减少关节周围血液供应;潮湿寒冷既提高人体对疼痛的敏感度,又促使人们减少活动,导致关节灵活性下降,进一步加重不适。因此,节气更替之际,关节病患者更需加强自我管理,防范症状波动。

关节保护“四大策略”

关节健康关乎日常活动能力与生活质量。针对秋季气候特点,马剑达提出以下“四大策略”。

策略一:保暖防寒,给关节“添衣裳”

关节“怕冷”,首要原则是避免暴露于寒冷环境。需重点保护膝、踝、腕、手指等四肢关节,可佩戴护膝、护腕;出门及时增减衣物,早晚备薄外套;睡前用40℃左右温水泡脚15~20分钟,至身体微热即可,助于促进循环、改善睡眠;居住环境保持干燥通风,潮湿时可用除湿器。

误区提醒:保暖并非越热越好。穿衣过厚或室温过高易出汗,汗后毛孔开放反而更易受凉。建议采用“分层穿衣法”,便于灵活增减。

策略二:饮食调理,由内而外养关节

饮食应以润燥健脾为主,兼顾抗炎与温补。患者可重点摄入:富含Omega-3脂肪酸的深海鱼(三文鱼、鲭鱼)及核桃,有助于减轻慢性炎症;富含抗氧化物质的果蔬(蓝莓、菠菜、西兰花),可清除自由基、保护关节组织;适量温性调味品(生姜、大蒜、肉桂),有助于温经散寒;富含维生素D与钙的食物(牛奶、蛋黄、干蘑菇),有助于维持骨骼关节健康。

应避免或减少摄入生冷食物、高糖食品及过多红肉,这些可能加剧体内炎症,不利于病情控制。

策略三:适度运动,动静结合护关节

秋季秋高气爽,适合户外活动。建议早睡早起,保持适量运动。

推荐运动:太极拳(动作柔和,改善关节灵活性与平衡);水中运动(如游泳,水的浮力减轻关节负重,适合膝髋等负重关节病变者);散步(每日30分钟左右,选阳光充足、气温较高时段)。

晨僵管理:晨起可在床上做勾脚尖、握拳、屈伸手指等轻柔活动,促进循环、缓解僵硬。

运动原则:运动前充分热身,以不疲劳为度,量力而行、循序渐进,避免剧烈或冲击性运动。

策略四:疾病防治,科学用药与定期复查

患者应密切关注症状变化(疼痛、肿胀、晨僵持续时间等):严格遵医嘱服药,勿自行增减剂量或停药;定期复查血沉、C反应蛋白、类风湿因子等指标,掌握病情进展;可咨询主诊医生,评估是否需调整治疗方案;若症状明显加重,及时就医,避免延误治疗。

关节病患者应顺应节气变化,主动采取“保暖+饮食+运动+规范治疗”的综合管理措施,方能平稳度秋,守护关节健康。科学防护、未雨绸缪,让“秋风起”不再伴随“关节痛”。

放大 缩小 默认
投稿邮箱:gdjk#szb#vip.163.com
本网站由广东卫生健康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ICP备案号:粤ICP备2022057423号-1

友情链接:广东省卫生健康委政务服务中心  全国12320卫生热线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健康广东

读者留言

看不清,换一张图片 刷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