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卫生健康电子报

广东卫生健康科普 秋分时节 岭南养生有妙招 心血管病高发 识别应对有方法 顺应时节 科学调养 了解秋季传染病特点 做好疾病预防 解密“悲秋”情绪 缓解“秋乏”困扰 坚持科学运动 降低损伤风险

当前版:第4版:科普
PDF原版下载
科普
04

坚持科学运动 降低损伤风险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主任医师 孟繁钢 侯家辉 摄

问题一:秋分后为何运动能缓解“秋乏”?有哪些适合岭南秋季的轻运动?

答:秋分后日照时间缩短,人体生物节律易受影响,褪黑素分泌增加,容易出现困倦、精神不振的“秋乏”现象。适量运动有助于调节生物钟,促进内啡肽等愉悦激素分泌,从而提升精神状态、缓解疲劳。推荐以下适合岭南秋季的轻运动,建议每周进行3~5次,每次30~40分钟。

快走。强度适中,易于坚持。速度可控制在每分钟120步左右,以微微出汗、呼吸加快但仍能正常交谈为宜。沿江边或公园行走,配合自然风光,有助于放松心情。

慢跑与骑行。慢跑有助于增强心肺功能,骑行则能锻炼下肢肌力,且对膝关节压力较小。建议选择平坦安全的场地,避免突然加速或爬坡,注意控制强度。

游泳。秋季气温适宜,游泳可全面锻炼身体,舒缓关节压力,兼具放松与健身效果,尤其适合岭南地区。

问题二:全民健身热潮下,如何有效预防运动损伤?

答:科学运动应遵循以下原则,以提升效果、降低损伤风险。

循序渐进。从低强度、短时间开始,逐步增加运动量,避免突然进行高强度锻炼。

充分热身。运动前进行5~10分钟的动态热身,如原地慢跑、关节环绕等,帮助身体适应运动状态。

项目适宜。根据年龄、体能选择合适项目。年轻人可进行跑步、球类等中高强度运动;中老年人宜选择快走、骑行、太极等温和方式。

倾听身体信号。运动中如出现疼痛或不适,应适当休息或调整强度,避免勉强坚持。

常见运动误区包括:平日缺乏运动,突然进行长时间、高强度锻炼;忽视热身与拉伸,直接进入主运动;运动后不及时放松,影响恢复并增加肌肉酸痛。

运动如行车,热身是“预热”,拉伸是“缓停”,唯有循序渐进、量力而行,才能养成长期健康的运动习惯。

放大 缩小 默认
投稿邮箱:gdjk#szb#vip.163.com
本网站由广东卫生健康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ICP备案号:粤ICP备2022057423号-1

友情链接:广东省卫生健康委政务服务中心  全国12320卫生热线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健康广东

读者留言

看不清,换一张图片 刷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