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卫生健康电子报

广东卫生健康科普 警惕阿尔茨海默病 早发现 早诊断 早治疗 “让子弹飞一会” 帮助孩子学会与情绪和平共处 儿童口腔诊疗安全管理服务那些事 中西医协同破解腰痛难题

当前版:第4版:科普
PDF原版下载
科普
04

“让子弹飞一会” 帮助孩子学会与情绪和平共处

广州市海珠区妇幼保健院 李玉红

随着孩子的成长,不少家长发现孩子的脾气也在“升级”。曾经乖巧的宝宝变得情绪波动频繁,稍不如意就哭闹、发怒,仿佛一座“小火山”:早晨找不到发卡便大哭,积木搭不好就全部推倒,被拒绝吃零食立刻躺地打滚……这些“情绪风暴”在许多家庭屡见不鲜。

面对孩子的情绪爆发,家长常陷入两难:立即安抚还是严厉制止?情绪是儿童对外界的自然反应,关键在于“引导合理表达”,而非阻止发生。广州市海珠区妇幼保健院李玉红医师指出,许多家长用“别哭了”或“不准哭”来应对,反而加剧情绪波动。

允许孩子“好好生会儿气”

“让子弹飞一会”并非放任不管,而是允许孩子在安全范围内适度表达情绪,给予释放的时间与空间。情绪本身无对错,关键在于表达方式。频繁发脾气往往源于情感需求高但调节能力尚未成熟。家长若保持冷静,反而能提供稳定的情绪“容器”,帮助孩子平复。

允许孩子“好好生会儿气”,是帮助其建立情绪认知的第一步。在生气过程中,孩子逐渐识别“愤怒”“委屈”等具体情绪,理解“可以发脾气,但不能伤害自己或他人”的边界。例如,孩子因不能吃零食而大喊时,家长坚持原则的同时保持共情,孩子会逐渐明白“并非所有愿望都能立刻实现”,避免过度自我中心,促进社会规则意识建立。

哭泣是一种自我调节

研究表明,哭泣不仅是情绪流露,更是生理与心理的自我调节。生理上,哭泣可激活副交感神经系统,帮助身体从“应激”过渡到“放松”;同时可能刺激释放内源性阿片类物质,具有天然镇痛和安抚作用,提升对情绪不适的耐受力。

心理上,负面情绪通过哭泣外化后,孩子的大脑和身体从“高压模式”解脱,恢复理性思考。这一过程类似电子设备“重启”,清空情绪“缓存”,为后续情绪管理奠定基础。

帮助孩子建立健康情绪机制

情绪管理的核心是“识别情绪、合理表达、有效调节”。李玉红建议通过以下方式帮助孩子建立健康情绪机制:

情绪具体化:把模糊感受“具象化” 引导孩子描述情绪,例如“害怕是不是像在黑屋子里听到声音,开灯发现是狗狗打呼?”帮助梳理情绪来源,降低恐惧感。

情绪容器化:设立“情绪接纳箱” 鼓励孩子将情绪写在纸条上或画出来投入箱中。每周回顾,会发现多数担忧未发生,愤怒小事已淡忘,帮助客观看待情绪的“暂时性”。

情绪减压化:用游戏释放压力通过深呼吸、肢体运动等方式释放情绪,如“吹泡泡游戏”想象吹走不开心,或安排“放电时间”玩耍,促进内啡肽分泌,清除负面情绪。

情绪安全化:建立“情绪安全岛” 设立每日“树洞时间”,家长安静倾听,不评判不说教,给予无条件接纳,让孩子有安全感,敢于探索外界。

情绪结构化:分解负面情绪,积攒积极情绪 将“大情绪”拆解为“小任务”,如把“害怕上学”拆解为准备书包、睡前听故事等;同时准备“成就罐”,记录小挑战,定期回顾增强自信心。

孩子发脾气是成长中的正常现象,并非“有问题”。家长不必急于“灭火”,可允许情绪短暂“燃烧”。“让子弹飞一会”是给予孩子认知情绪的宝贵时间。家长应是情绪的“引导者”与“支持者”,通过科学方法和耐心陪伴,帮助孩子学会与情绪和平共处,为心理健康成长筑牢根基。

放大 缩小 默认
投稿邮箱:gdjk#szb#vip.163.com
本网站由广东卫生健康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ICP备案号:粤ICP备2022057423号-1

友情链接:广东省卫生健康委政务服务中心  全国12320卫生热线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健康广东

读者留言

看不清,换一张图片 刷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