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卫生健康电子报

广东卫生健康科普 你的血脂管理达标了吗? 中医防治全攻略 紧急处理讲原则 慢性管理知要点 警惕高嘌呤饮食 科学防晒 延缓光老化

当前版:第4版:科普
PDF原版下载
科普
04

解析“糖胖病”逆转密码

中医防治全攻略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刘树林

随着生活方式转变,“糖胖病”患者数量逐年增多。“糖胖病”即糖尿病合并肥胖,二者相互作用、恶性循环,严重威胁人体健康。在“健康广东”科普访谈中,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刘树林主任医师,对“糖胖病”相关知识进行系统解读。

“糖胖病”的本质与成因

“糖胖病”指糖尿病与肥胖并存的病理状态。肥胖时,脂肪细胞会分泌多种异常物质,干扰胰岛素信号传导,引发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抵抗导致血糖无法被细胞有效利用,进而使血糖升高,增加糖尿病发病风险。与此同时,糖尿病引发的代谢紊乱又会进一步促进脂肪堆积,形成“肥胖-胰岛素抵抗-高血糖”的恶性循环。

从发病诱因来看,“糖胖病”与现代生活方式密切相关:高热量、高脂肪、高糖的饮食结构,缺乏运动导致的体力活动不足,长期精神压力过大,以及遗传因素,均是诱发“糖胖病”的重要原因。

从中医理论分析,“糖胖病”的发生与脏腑功能失调密切相关:长期过食肥甘厚味,会损伤脾胃功能,导致脾胃运化失常,水湿内停、酿生痰湿;痰湿郁积日久易化热,阻滞气机运行,还可能兼夹血瘀;此外,情志失调会影响肝脏疏泄功能,肝郁日久克伐脾土,进一步加重脾胃功能失调,多重因素叠加最终引发“糖胖病”。

“糖胖病”可以逆转吗?

“糖胖病”在特定条件下可实现临床逆转。这里的“逆转”,特指在胰岛β细胞功能尚未严重受损的阶段,通过科学的生活方式干预及必要的医学治疗,消除胰岛素抵抗,恢复胰岛素敏感性,最终达到停用降糖药物后,血糖仍能长期维持在正常范围的状态。

实现“糖胖病”逆转的核心在于改善生活方式。饮食上,需调整饮食结构,控制每日总热量摄入,增加膳食纤维比例;运动上,需坚持规律锻炼,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并搭配适当的力量训练。对于早期“糖胖病”患者,若能长期坚持上述干预措施,部分人可实现病情逆转;即使是病情较重的患者,通过积极干预也能有效控制病情进展,改善生活质量。

饮食与运动的科学策略

饮食调控是“糖胖病”管理的基础环节。临床建议根据患者年龄、体重、体力活动水平等个体情况,计算每日所需热量,严格控制总能量摄入;减少油炸食品、甜品、含糖饮料等高热量、高糖、高脂食物的摄入,增加新鲜蔬菜、全谷物及优质蛋白质(如鱼、禽、豆制品)的比例;同时养成定时定量进餐的习惯,避免暴饮暴食或过度节食。

运动干预需遵循“因人而异、循序渐进”的原则。有氧运动方面,推荐快走、慢跑、游泳、骑自行车等中等强度运动,每周累计运动时间不少于150分钟,可根据个人时间分次完成(每次不少于30分钟);力量训练方面,可选择哑铃练习、平板支撑、深蹲等动作,每周开展2~3次,以增强肌肉力量、改善胰岛素敏感性。此外,运动前需进行5~10分钟热身,运动后需进行拉伸放松,降低运动损伤风险。

中医特色疗法的辅助作用

中医在“糖胖病”防治中具有整体调节、辨证施治的独特优势。临床治疗中,医生会根据患者体质及症状体征辨证用药,通过中药汤剂、膏方或代茶饮调节脾胃运化功能,促进代谢平衡,改善痰湿、血瘀等病理状态;针灸治疗常选取足三里、三阴交、太冲等穴位,通过刺激经络以调节气血运行及脏腑功能;艾灸神阙穴可发挥温阳化湿、调和脏腑的作用;推拿按摩则通过按揉腹部及相关经络穴位,促进胃肠蠕动,疏通经络气血,进一步辅助改善代谢功能。上述疗法从整体出发,多维度调节人体脏腑功能与气血运行,为“糖胖病”防治提供辅助支持。

日常管理的关键要点

“糖胖病”患者需重视日常综合管理,从多方面养成健康习惯。作息上,应保证每日7~8小时高质量睡眠,规律作息时间,避免熬夜及过度劳累;饮水上,遵循“口渴即饮、缓咽慢吞、渴解则止”的原则,每日饮水量控制在1500~2000毫升,以白开水或淡茶水为主,避免含糖饮料;外出就餐时,优先选择清淡饮食为主的餐厅,多点蔬菜及清蒸、炖煮类菜品,控制主食摄入量,少用含糖、高脂的调味品。

针对不同年龄段患者,需采取差异化管理策略:青少年患者需在控制体重的同时保证营养均衡,避免影响生长发育;中青年患者需合理平衡工作与健康,科学安排运动和饮食时间;老年患者应选择太极拳、散步等低强度运动,饮食以易消化、少油腻为主。此外,即使“糖胖病”实现临床逆转,患者仍需长期坚持健康生活方式,定期监测血糖、血脂、体重等指标,按医嘱定期复查,防止病情反复。

“糖胖病”虽对健康构成挑战,但并非不可控。患者通过深入了解疾病本质,掌握科学的防治方法并长期坚持,不仅能有效控制病情,部分早期患者还可实现临床逆转。公众也应重视健康管理,主动养成健康的饮食、运动习惯,远离“糖胖病”困扰,切实提升生活质量。

(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宣传处供稿)

栏目:连线“健康广东” 走进科普直播间

放大 缩小 默认
投稿邮箱:gdjk#szb#vip.163.com
本网站由广东卫生健康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ICP备案号:粤ICP备2022057423号-1

友情链接:广东省卫生健康委政务服务中心  全国12320卫生热线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健康广东

读者留言

看不清,换一张图片 刷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