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卫生健康电子报

广东卫生健康科普 肺部结节莫慌张 家庭医生教你科学应对 科学防溺水 共筑安全线 解析百岁人生密码 脑肠之间的双向联系 中西医融合下的现代麻醉之路 胸背痛 警惕椎管内肿物

当前版:第4版:科普
PDF原版下载
科普
04

胸背痛 警惕椎管内肿物

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陈晏 李德龙 游华玲

日常生活中儿童喊胸背痛时,家长常误以为是生长痛或运动损伤,但若症状背后隐藏着椎管内肿物,可能因初期症状隐匿而延误治疗。这类疾病一旦进展,可能损伤神经,家长需格外关注儿童相关症状,避免小疼痛拖成大问题。

7岁的小童(化名)连续1个月夜间出现背部刺痛,家长起初认为是玩耍时受伤。不久后,小童走路变得像“踩棉花”般不稳,甚至突然出现大小便失禁。送医检查后,被确诊为“胸椎椎管内表皮样囊肿”,正是该肿物压迫脊髓引发了上述一系列症状。好在通过手术,肿物已被成功切除。

留意孩子身体信号

椎管内的肿物(如小童患的表皮样囊肿)多为良性,但对儿童而言风险更高。肿物会直接压迫脊髓和神经,导致感觉、运动信号传递异常;且儿童神经仍处于发育阶段,对压迫的承受能力远低于成人,症状往往进展更快,若忽视可能造成严重后果。

专家提醒,家长需多留意孩子的身体信号,切勿将疼痛简单归为“生长痛”或“小伤”。若孩子的疼痛伴随感觉、运动异常,应及时就医,进行脊柱核磁共振(MRI)等检查(适合儿童,无辐射)。否则神经损伤的恢复难度可能会随时间增加,早发现、早干预才能避免严重后果。

牢记四大预警

家长需牢记以下四大信号,孩子出现以下相关表现可能提示神经受压,应引起重视。

夜间加重的胸背痛:胸腰背部的刺痛在夜间或安静时更明显,且常规休息无法缓解。这可能是神经根或脊髓受压所致,因安静状态下人对疼痛更为敏感。

肢体感觉异常:孩子诉手脚发麻、有刺痛感,或走路像“踩棉花”,甚至对冷热不敏感。这是感觉神经纤维受压导致信号传递中断的表现。

运动功能退化:表现为走路摇摇晃晃、频繁摔跤,拿东西时无力、握不稳。这说明运动神经受影响,肌肉控制能力减弱。

大小便功能失控:突然无法控制排便或排尿,这是极为危急的信号,提示脊髓或马尾神经受压严重,必须立即就医,否则可能造成永久性损伤。

放大 缩小 默认
投稿邮箱:gdjk#szb#vip.163.com
本网站由广东卫生健康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ICP备案号:粤ICP备2022057423号-1

友情链接:广东省卫生健康委政务服务中心  全国12320卫生热线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健康广东

读者留言

看不清,换一张图片 刷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