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眼指南:别让屏幕“偷”走孩子的视力
暑假期间,孩子们长时间沉浸在平板动画、游戏和短视频中,眼睛几乎“粘”在屏幕上,连续数小时用眼,忽视了视力保护。家长既担忧孩子视力下降,又苦于缺乏有效干预方法。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眼科主治医师杨筱曦就此提出专业建议,为家长提供科学护眼指导。
近视防控形势严峻
国家疾控局监测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1.9%。其中,小学生近视率为36.7%,初中生为71.4%,高中生高达81.2%。若缺乏有效干预,许多孩子将在初高中阶段发展为高度近视(600度以上)。
高度近视不仅影响日常生活质量,还可能引发严重并发症。近视度数持续加深会导致视觉质量下降,甚至出现视网膜裂孔、黄斑病变等不可逆眼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病理性近视相关眼底病变已成为我国不可逆性致盲眼病的主要原因之一。
临床警示案例
10岁的小勇(化名)假期沉迷于平板动画,每日观看数小时。初期视力模糊被家长误认为“假性近视”,未予重视。半年后,近视度数从50度急剧攀升至250度。杨筱曦医师提醒,假性近视若不及时干预,将迅速转化为真性近视,且度数会持续增长。
科学防控近视五大要点
户外活动,阳光护眼
建议每日累计户外活动时间不少于2小时,可选择打球、骑车、散步等运动。阳光刺激视网膜分泌多巴胺,有助于减缓眼轴增长,降低近视风险。
规律休息,科学用眼
遵循“20-20-20”法则:每用眼20分钟,抬头注视6米外物体20秒。作业间隙可眺望远处景物或适当走动,使眼睛得到充分休息。
正确姿势,预防近视
保持“三个一”标准:眼睛距书本一尺(约33cm),胸部离桌缘一拳(约10cm),手指握笔距笔尖一寸(约3.3cm)。家长应定期检查并纠正孩子的读写姿势。
适度使用电子产品
小学生非学习用途电子产品使用时间每日不超过1小时。使用时应选择大屏幕设备,保持屏幕亮度适中,眼睛与屏幕距离至少45~60cm。
定期检查,早防早治
建议每半年进行1次视力检查,建立屈光发育档案。发现视力异常时,应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进行散瞳验光及眼轴、眼底等检查。可根据医生建议选择OK镜、防控镜片或低浓度阿托品滴眼液等干预措施。
近视防控是系统工程,尤其对处于视力发育期的儿童青少年至关重要。暑假作为视力保护的关键窗口期,需要家长、孩子共同努力,通过科学方法全方位呵护视力健康。让我们共同关注孩子眼健康,为他们创造“睛”彩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