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卫生健康电子报

广东卫生健康科普 爱的滋养 从第一口奶开始 持续高温下无汗 需警惕热射病 主动脉夹层:识别致命疼痛信号 麻醉医生详解背后的安全考量

当前版:第4版:科普
PDF原版下载
科普
04

夏日高温警报:

持续高温下无汗 需警惕热射病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林铃 鲁旭 魏彤

持续高温天气下,户外工作者、快递员、建筑工人等群体极易发生中暑。更需警惕的是,在暴晒后突然出现无汗症状,且伴随高热、昏迷,可能是热射病——这是最致命的中暑类型,死亡率极高,需立即识别并开展抢救。

高温下的“致命危机”

热射病属于重度中暑,其关键特征为核心体温超过40℃,并伴随中枢神经系统异常,如昏迷、抽搐。需警惕的危险信号包括:高热,体温>40℃;意识模糊或昏迷;皮肤干热无汗,或出汗后突然停止。一旦出现上述症状,需立即展开急救并送医,否则可能引发多器官衰竭甚至死亡。

避开误区 精准降温

规避高温时段。上午10时至下午4时应尽量避免户外活动;若必须外出,需选择阴凉处行走,佩戴遮阳帽、太阳镜,穿着宽松透气的浅色衣物。

科学补水。需主动补充水分,每小时建议饮水200~500ml,以淡盐水或运动饮料为宜,及时补充流失的电解质。需注意:避免饮用酒精、咖啡、浓茶,此类饮品会加速脱水;不可一次性大量饮水,可能导致低钠血症。

警惕“无汗”信号。在高温环境下,若突然出现无汗症状且伴随头晕、恶心,应立即停止活动并迅速转移至阴凉处。可用冷水喷洒或湿毛巾擦拭颈部、腋下、腹股沟等大血管分布区域;或用冷水擦拭全身;也可借助扇风、空调、风扇等加速散热;条件允许时,可让患者浸入凉水中(避免使用冰水)降温。同时,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并让患者保持侧卧姿势,以防止呕吐物引发窒息。

特殊人群需“个性化防护”

老年人体温调节能力较弱,空调房需定时通风;儿童代谢较快,易发生脱水,应避免长时间户外活动;慢性病患者(如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及用药人群,因利尿剂、抗抑郁药等可能增加中暑风险,需格外注意。

室内防暑同样关键

世界卫生组织(WHO)建议,空调温度设定为26℃,避免直吹;搭配电扇使用,可使体感温度降低4℃,同时节省电力。若无空调,可采用“湿窗帘+电扇”增强降温效果;白天关闭朝阳方向的窗户,夜晚则开窗通风。

骤进空调房会诱发热射病吗?

热射病的发病原因是高温高湿环境导致身体散热失衡、核心温度骤升,与“突然进入空调房”无直接关联。但需注意,冷热温差过大可能引发其他问题:呼吸道疾病,血管突然收缩可能降低抵抗力,容易引发感冒、咳嗽、鼻塞等呼吸道疾病;心血管风险,突然的温度变化会使血管急剧收缩或扩张会增加心脏负担,对于本身有心血管疾病的人来说,可能会诱发心绞痛、心肌梗死等疾病;肌肉痉挛,高温下肌肉处于紧张状态,遇低温易发生痉挛,导致疼痛和不适。

(医学指导: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放疗科五区主任医师 刘锦全)

放大 缩小 默认
投稿邮箱:gdjk#szb#vip.163.com
本网站由广东卫生健康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ICP备案号:粤ICP备2022057423号-1

友情链接:广东省卫生健康委政务服务中心  全国12320卫生热线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健康广东

读者留言

看不清,换一张图片 刷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