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宝街:
搭建“老助老”帮扶桥梁
作为人口密集的社区,瑞宝街老年人口比例较高,高龄、失能或独居长者 “出行难、看病难” 的问题愈发凸显,为了破解这一困境,瑞宝街以退休人员为骨干的就医陪护志愿服务队(下称“陪护志愿队”)应运而生。由瑞宝街公卫委联合广州市心明爱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广州市瑞宝街“双百工程”社工站,以“老助老”模式,用温情与理解搭建贴心帮扶的桥梁。
一方面由瑞宝街公卫委统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工组织和医疗机构联动,打造“医疗专家指导+持证社工统筹+志愿者执行”三级服务体系,构建“需求对接-建档评估-定制方案-全程陪护-服务跟踪”的闭环机制;另一方面为了保证服务质量,每年瑞宝街公卫委会邀请海珠区红十字会认证的急救培训师团队,为陪护志愿队人员开展系统培训。培训内容涵盖现场应急救护理念、心肺复苏术、AED+CPR操作、外伤急救技术及常见急症处理等;培训采用理论教学、实操训练与考核认证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分组练习,配备专业教具,让学员规范掌握急救技能并现场考取救护员初级证,凭借扎实的技能为长者就医安全保驾护航。
“他们比亲闺女还细心!”视障老人黎叔轻抚着盲文服务卡,满是感慨。他视力不佳,要照顾年迈的母亲外出就医难如登天。黎叔通过社区联系到陪护志愿队,有志愿者主动报名协助,从见面交接到代医取药,再到送药到家一系列工作有条不紊地完成,为黎叔解决了生活中的大难题。
原来为了确保每个环节无缝衔接,社区、陪护志愿队等都有专门的工作群组和成员联系底册。如独居的徐婆婆,因脚趾肿胀疼痛需要就医,子女不在身边,自己又对就医流程一窍不通,刚好社区为独居老人等困难群体建立了单独的底册和互相沟通机制,他们有任何困难都能向社区反馈。徐婆婆反馈情况后,志愿者梁红文和孔宪华迅速响应,打车安全护送她到医院,全程搀扶协助,顺利完成了就医流程。徐婆婆感动地说:“志愿者让我感到非常温暖、安心。”
截至2025年6月底,该项目已实现瑞宝街20个社区全覆盖,已累计服务172人次,为老人缩短候诊时间超490小时,服务满意率达100%。
(作者单位:瑞宝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