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中街:
见证公卫工作的蜕变
▲江南中街“健康小屋”免费送药服务宣传
作为一名在海珠区江南中街工作20多年的基层工作人员,我见证了公共卫生工作从“单打独斗”到“协同共治”、从“疾病防控”到“全周期健康管理”的巨大跨越。
曾经基层公共卫生工作更多是靠工作人员“两条腿、一张嘴”跑遍街巷,工作繁忙且缺乏联动,成效也不明显。如蚊媒防控工作,往年遇到登革热高发期,工作人员挨家挨户劝导清理积水,居民不理解、单位不配合,蚊媒密度很难下降;还有独居老人、残疾人看病取药也面临诸多实际困难。公卫工作的落实缺乏部门间的协作和社会力量的参与,工作人员常感力不从心。
2021年以来,广州市创新开展“五好”镇(街)公卫委试点创建和全面建设工作,各镇(街)由党政“一把手”牵头,将医疗、民政、教育、城管等部门纳入联动框架,打破了部门壁垒。如2023年登革热防控期间,江南中街公卫委发动全民灭蚊爱国卫生统一行动,联合辖内社区居委会、社工站、机团单位、物业、居民,有效清除蚊虫孳生地,降低了蚊媒密度,保障了居民群众身体健康。2024年,社会力量激活,海珠区首个志愿者组织公卫委在江南中街挂牌成立,通过志愿组织开设“健康公益大讲堂”,为独居老人、残疾人等提供陪诊就医、心理疏导等服务,让基层公共卫生服务工作更亲民,也更有温度。
此外,青葵社区“健康小屋”启用,老人看病就在“家门口”;“医疗资助+适老改造+志愿服务”模式,完成社区健康小屋适老化升级改造等;辖区内已有6家中小学及幼儿园挂牌成立家庭医生工作室,有五星家庭医生进驻校园,为辖区内学生提供医疗保健、疾病预防、膳食营养、个性照护、心理需求等优质的医疗和健康管理服务。
如今,基层公共卫生治理工作从粗放到精细,从被动到主动,公卫委改变的是工作方法,不变的是守护居民健康的初心。
(作者单位:江南中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