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卫生健康电子报

广东卫生健康科普 从认识到行动 守护家庭健康 走出误区 重塑健康 广佛手:药食同源的健康佳品 检验科的中西医急救课

当前版:第4版:科普
PDF原版下载
科普
04

科学减重须知:

走出误区 重塑健康

广东省妇幼保健院 田爽 肖向楠

在追求健康与美的道路上,科学减重至关重要。然而,缺乏科学认知往往导致人们采用错误方法,不仅减重效果不佳,还可能损害健康。本文将为您揭示科学减重的核心要点,助您避开误区,重塑健康之美。

肥胖的科学判定标准

肥胖的判定并非仅凭视觉感受,而是基于严谨的医学指标,不同人群的判定标准有所差异。

成人常用指标:BMI(体重指数):计算公式为体重(kg)除以身高(m)的平方。BMI在24~28之间为超重,≥28为肥胖;腰围:男性≥90cm、女性≥85cm,属于中心性肥胖;体脂率:男性体脂率>25%、女性>30%,视为体脂过多。

儿童肥胖标准:7岁以下儿童采用“性别年龄别BMI标准差”评价;6~18岁青少年以“性别年龄别BMI”筛查超重与肥胖。

这些标准可为精准评估身体状况提供了科学依据,避免主观判断的偏差。

肥胖对健康的潜在威胁

肥胖对成人和儿童的健康危害均较为显著,且影响具有长期性。

成人健康风险:可能引发心脑血管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代谢性疾病(如糖尿病、痛风)、消化道疾病(如脂肪肝)、骨关节损伤及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甚至会增加癌症(如乳腺癌、结肠癌)的发病风险。

儿童健康风险:儿童肥胖主要分为原发性(单纯性)和继发性(病理性)。单纯性肥胖多由膳食结构不合理、缺乏运动导致;病理性肥胖则与甲状腺功能减退、皮质醇增多症等疾病相关,需专业医学评估。儿童肥胖不仅影响当前健康(如易疲劳、活动能力下降),还可能干扰生长发育,增加成年后肥胖及相关慢性病的发病风险。

减肥常见误区与风险

盲目减重易陷入多种误区,潜藏健康风险。极端节食或极低热量摄入在短期内可能使体重下降,但会导致肌肉流失、基础代谢率降低,还可能引发暴食、闭经、脱发等问题;过度依赖“健康食品”也不可取,比如沙拉酱热量较高,过量摄入含果糖的“健康零食”,果糖易转化为脂肪堆积;迷信“减肥代餐”同样有风险,长期单一食用代餐易导致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素缺乏,引发营养不良;拒绝碳水化合物的做法也不科学,长期低碳水饮食可能引发身体乏力、情绪焦虑等问题,影响日常生活状态。

科学饮食与减重策略

科学饮食与减重策略需以饮食调整为基础,结合个体情况制定,同时关注特殊人群需求及平台期突破方法。 日常饮食中,主食选择上短期可尝试低碳饮食辅助减重,长期则需以杂粮米、杂粮面等高纤维食物为主,保证膳食纤维摄入;蔬菜搭配应优先选择绿叶蔬菜、十字花科蔬菜(如西兰花、甘蓝),减少根茎类蔬菜(如土豆、红薯)的过量摄入;蛋白质来源推荐鱼虾、去皮禽肉、鸡蛋、豆制品等优质蛋白,兼顾营养与低热量;水果控制需选择低糖、低升糖指数水果(如苹果、莓类),每日摄入量不超过200g;其他营养补充方面,牛奶、豆制品是钙和优质蛋白的重要来源,乳糖不耐受者可选择无乳糖牛奶或补钙制剂;饮水建议每日饮用2000~3000ml清水,避免饮用含糖饮料或过量代糖饮料。同时,用餐时遵循“先菜后肉再主食”的顺序,坚持少油少盐、限酒的清淡饮食模式。

特殊人群减重方案各有侧重,儿童青少年重点在于“控制体重增长速度”,避免节食,保证平衡膳食以满足生长发育需求,同时加强心理支持,增加户外运动时间;素食者需注重蛋白质摄入,蛋奶素饮食模式更易满足营养需求,必要时咨询营养师调整膳食结构;孕期哺乳期减重需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不可盲目节食,优先保证母体与胎儿/婴儿的营养需求。

减重过程中出现平台期是常见现象,可通过短期调整饮食模式(如间歇性断食,需在专业指导下进行)、改变运动模式(结合有氧运动与力量训练,提升肌肉量)、优化睡眠(保证每日7~8小时睡眠)与压力管理(避免情绪性进食)等方式重启代谢。

科学减重是一场需要长期坚持的“战役”,需以准确认知肥胖本质为基础,规避减重误区,遵循科学的饮食与生活方式。告别错误方法,以科学为指引,才能真正开启健康减重之旅,重塑健康体魄。

栏目:连线“健康广东” 走进科普直播间

放大 缩小 默认
投稿邮箱:gdjk#szb#vip.163.com
本网站由广东卫生健康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ICP备案号:粤ICP备2022057423号-1

友情链接:广东省卫生健康委政务服务中心  全国12320卫生热线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健康广东

读者留言

看不清,换一张图片 刷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