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医疗帮扶为抓手
肇庆推动“百千万工程”县域医疗提质增效
肇庆讯 肇庆市以“百千万工程”为契机,通过深化医疗帮扶机制、推动优质资源下沉、强化人才队伍建设等举措,全面提升县域医疗服务水平,取得显著成效。目前,全市8个县(市、区)人民医院均达到二级甲等以上水平,其中高要区、四会市、怀集县人民医院评为三级医院,高要区中医院率先晋级三级中医院。
在帮扶机制建设方面,肇庆市成立专项领导小组,统筹推进医疗帮扶工作,并印发《肇庆市三级医院帮扶县级公立医院实施方案(2023-2025年)》,构建“以市带县、县镇一体”的紧密型协作模式。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等10家三甲医院对口帮扶11家县级医院,2024年推动补齐薄弱专科或建设特色专科37个,推广基层关键适用项目104项,并建立远程会诊绿色通道。如今,全市10家医疗机构成为国家、省级胸痛中心,7家医疗机构通过国家脑卒中防治工程委员会认证,7家医疗机构通过省二级创伤中心建设单位现场评审,四会市等5个县的县级综合医院达到县医院医疗服务能力推荐标准。
为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肇庆市深化医联体建设,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以托管方式与鼎湖区人民医院、封开县人民医院共建紧密型医联体,推进专科建设和绩效分配等改革。省第二人民医院托管四会市人民医院,2024年开展新技术新业务28项,带动门急诊量同比增长23.49%,住院手术量同比增长36.58%。此外,2024年全市9个县域医共体派出315名医师下沉乡镇卫生院,建成79个联合门诊和66个联合病房,让群众在家门口享受优质医疗服务。2024年,全市县域内住院率85.9%,基层诊疗量占比68.03%,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不断提升。
人才是医疗帮扶的关键。肇庆市积极争取广东省易方达公益基金会支持,2022年至2024年,全市卫生健康系统与广东省易方达公益基金会共投入822万余元开展9个合作项目,累计培训医务人员3200余人次,并新建封开县第二人民医院基层医务工作者培训中心和卒中中心,接诊脑卒中病例178例,有效提升基层医疗水平。
(叶剑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