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视眼部防晒 当心翼状胬肉
夏日炎炎,阳光灿烂,人们在享受户外活动的同时,常常忽视对眼睛的保护。正常情况下,人的眼睛“黑眼珠”与“白眼珠”界限清晰,可有些人的眼睛却悄然发生了变化——“白眼珠”上长出了一块多余的“肉”,甚至蔓延至“黑眼珠”,这在医学上被称为“翼状胬肉”。
典型案例:张姨(化名)最近深受其扰,她的右眼莫名长出一块影响美观且引起不适的“肉”。经眼科专家余建洪诊断,确认为眼科常见病“翼状胬肉”。通过显微镜下翼状胬肉切除伴自体干细胞移植术,张姨的眼睛得以恢复,重获清晰视野。张姨的经历并非个例,翼状胬肉在夏季高发,了解其成因和表现至关重要。
翼状胬肉成因解析
翼状胬肉,因其形态酷似昆虫翅膀而得名,通常由外界刺激引发,如紫外线过度照射、干燥、多风沙环境、遗传因素及长期眼部慢性刺激(如灰尘、烟雾等),导致眼结膜纤维血管组织慢性炎症性增生,形成三角形病变,可能单眼或双眼发病。
警惕这些危险信号
眼部异物感、干涩、灼热或刺痛。
眼睛红肿,结膜充血。
视力模糊,当胬肉侵入角膜中央时,会导致视力下降。
眼白出现明显三角形或翼状异常组织。
科学应对:预防、治疗和护理
预防为先:佩戴100%防紫外线太阳镜及宽边帽,减少紫外线伤害;避免长时间处于干燥、风沙环境,保持生活和工作环境清洁;使用人工泪液缓解眼部干燥,定期进行眼科检查。
治疗方法:包括观察(适用于小型、静止期胬肉)、药物治疗(激素与抗生素眼药水,配合人工泪液)及手术治疗(如单纯切除、结膜瓣移植、羊膜移植等),具体方案依病情而定。
术后护理:严格遵医嘱用药,避免揉眼以防感染与复发;术后初期避免强光与灰尘刺激,佩戴防护眼镜;按时复查,监控恢复情况并预防复发。
专家提醒:翼状胬肉早期干预至关重要!家长应重视孩子眼部健康,培养良好用眼习惯并定期眼科检查;成人应加强日常眼部防护,避免紫外线与不良环境刺激,一旦眼部不适或视力变化,及时就医,以免病情恶化。
通过科学的日常保健、早期发现和及时有效的治疗,完全可以控制翼状胬肉的发展,维护宝贵的视力健康,享受清晰舒适的视觉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