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卫生健康电子报

广东卫生健康科普 药片服用禁忌:这些药片不可掰开嚼碎 老年人情绪风暴背后的心理求救信号 警惕静脉曲张的隐形危害 忽视眼部防晒 当心翼状胬肉 宠物过敏不用愁 脱敏治疗解烦忧

当前版:第4版:科普
PDF原版下载
科普
04

从“无理取闹”到心理复健:

老年人情绪风暴背后的心理求救信号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张明 陈敏华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智能设备、线上服务等数字化生活方式已深度融入日常。然而,老年人在电子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上普遍存在短板,这使得他们在生活中更依赖他人协助,尤其是子女。当子女未能理解老人需求,面对老人求助表现出不耐烦,或缺乏必要的关心与帮助,老年人的负面情绪便会逐渐累积。长此以往,子女眼中的老人变得越发暴躁、古怪。若这些情绪无法及时宣泄和缓解,极易发展为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

老年抑郁与青年抑郁存在诸多差异

认知与宣泄方面,青年人普遍对抑郁症有一定认知,且能够接受自身患病事实,有多种宣泄途径;老年人则往往难以理解抑郁症概念,不愿承认患病,缺乏有效宣泄渠道,常通过身体不适来表达。情绪调控能力上,大脑神经功能衰退使老年人情绪调节能力显著弱于年轻人,更易出现激越性抑郁。轻生风险特征不同,年轻人轻生前多有言语、行为先兆,老年人轻生行为常隐忍、决绝,可能事前毫无征兆,预防干预难度大。诊断鉴别难度也有差异,记忆力下降在年轻人中易判断是否抑郁引起,但在老年人中既是抑郁症状,也是自然衰老表现,难以区分,增加了诊断复杂性 。

科学干预与护理支持是应对老年抑郁的方法

专业治疗是核心,抑郁症的常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心理治疗,目标是恢复大脑神经递质平衡,治疗前需专业评估病情严重程度。轻度抑郁首选心理治疗,中重度抑郁需联合药物、物理和心理治疗,提供全面方案。护理层面,有效缓解高血压等慢性病引发的疼痛,对改善情绪至关重要;针对独居、空巢老人等情感支持不足问题,护理人员应积极链接社区资源,组织社交活动,帮助老人拓展社交网络,融入新环境,缓解孤独感和压抑情绪。

护理心理门诊专注于非药物干预,主要通过制定个性化护理措施和针对性训练改善心理状态,是轻度心理问题的理想选择。工作人员具备精神科或护理背景,能敏锐捕捉情绪变化,除心理支持外,还提供用药指导、效果观察及自我管理建议。对康复期患者,通过认知训练和情绪疏导,帮助克服回归社会恐惧,提升适应能力。

家属也有相应的应对策略

应对老人抗拒治疗,沟通时可从缓解慢性病伴随的常见症状入手,解释心理治疗作用,避免使用刺激性词汇,减少抵触。理解与回应“唠叨”,要识别需求,共情沟通,给予高质量陪伴。应对轻生倾向,需高度重视,深入沟通与防范,积极寻求专业帮助并尽快进行专业治疗。处理突发极端情绪,家属要保持自身情绪稳定,确保环境安全、安静,默默陪伴,耐心倾听,不打断、不评判,让老人情绪充分释放。

(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宣传处供稿)

栏目:连线“健康广东” 走进科普直播间

放大 缩小 默认
投稿邮箱:gdjk#szb#vip.163.com
本网站由广东卫生健康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ICP备案号:粤ICP备2022057423号-1

友情链接:广东省卫生健康委政务服务中心  全国12320卫生热线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健康广东

读者留言

看不清,换一张图片 刷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