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荔湾区聚焦区域协同提升服务效能
构建15分钟健康服务圈
在“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深入推进的当下,广州市荔湾区将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作为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抓手,扎实推进紧密型医疗集团建设,聚焦区域协同,提升服务效能,全力构建优质高效、协同联动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实现15分钟健康服务圈全面覆盖。
资源整合效能高
荔湾区以荔湾中心医院为龙头,联合5家二级医院、20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多家民营医疗机构,构建“1+5+20+N”的立体化健康服务网络。在此基础上,创新“1357”区域紧密型医疗集团协同发展机制。依托区域健康信息平台中枢,集团设立了双向转诊、质量管控、人力资源三大管理中心,并搭建检验病理、影像诊断等5大资源共享平台,实现医疗资源集约化配置与高效互通。
双向转诊中心配备“健康快线直通车”及24小时响应专班,采用“智能匹配+闭环管理”模式,使年度转诊量突破1100人次,同比增长15%。5大资源共享平台高效运转。至今年上半年,检验病理中心接收基层送检8.2万余例;心电诊断中心完成远程监测12万余例,成功筛查危重心脏疾病患者452例;消毒供应中心服务基层419例次;慢病管理中心开展联合门诊628次。此外,集团创新构建“陆空一体”应急体系,开通检验标本无人机运输专线,覆盖4家医院20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将标本转运时效从1小时压缩至6分钟,极大提升急诊救治响应速度。
分级诊疗成效显
为提升医疗人才的“全科+专科”复合能力,荔湾紧密型医疗集团实施“双向淬炼”机制。
一方面,建立“上培下送”人才循环机制,选派6名社区骨干赴上级医院进行6~12个月专科强化培训;另一方面,同步下沉6名医院专家驻点社区开展“师带徒”精准帮扶,“一对一”结对覆盖儿科、慢病管理等重点领域。目前,全区已累计建立“名(中)医工作室”28个,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25项,基层诊疗量同比增长16.59%。
同时,集团建立“1+3”考核体系,将服务可及性、工作效率、质量和患者满意度纳入考核指标,并与财政补助挂钩,实行数量与质量并重的绩效考核。通过动态管理人才池,对优秀人员进行破格晋升,对不合格者进行转岗培训,充分激发医疗队伍的活力,有效缩短基层候诊时间,提高人员流动率。
在慢病管理方面,创新“三师共管”模式,组建“全科医生+专科医生+健康管理”三师共管团队,将高血压、糖尿病规范管理率提升至91%,智能随访系统实现100%复诊提醒覆盖。建立社区“首席慢病管理医生和专线护士”培训制度,开通慢病转诊绿色通道,推行“中医治未病+西医精准治疗”模式。全区慢病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患者年均医疗支出均有所下降,群众满意度连续两年超96%。
此外,全区积极打造“中西医结合”示范性康护基地。以中南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试点,延伸共建中西医结合病房,设置基层床位45张床,实现病房标准化建设,并安排专业医护团队25人进驻中心,扩大家庭医生团队,提高签约覆盖率,让优质医疗资源延伸至居民家门口。
(作者单位:荔湾区卫生健康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