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颈椎健康 科学抵御“低头”风险
数字化时代,手机、电脑已成为生活“必需品”,“低头”习惯普遍。颈椎是支撑头部的“生命支柱”,对人体正常活动至关重要。一旦受损,轻则引发疼痛、麻木等不适症状,重则导致神经压迫,甚至瘫痪。认识颈椎结构,学习防护措施,才能科学守护颈椎健康。
健康颈椎由7块椎骨构成,呈自然“C 型”前凸曲度,承担头部支撑功能。椎间盘、肌肉群、神经与血管等多结构协同作用,共同维持颈椎稳定。其中,椎间盘位于椎骨之间,富含水分,形似 “减震垫”,可缓冲压力,减少身体下方力量对大脑的冲击;颈后斜方肌、肩胛提肌等关键肌群,通过动态收缩维持头部直立,保持头部稳定,防止歪斜;神经与血管中的脊髓可传递大脑的运动与感觉信号,实现神经调控,椎动脉穿过横突孔,为大脑供血,保障脑部血液供应。
避免颈椎 “隐形重负”
“颈椎退行性变”,是颈椎病发生的核心机制。长期低头会打破颈椎自然生理曲度,使其从正常的“C 型”前凸逐渐变直甚至反弓,导致颈椎支撑头部的力学结构失衡。头部重量由“自然悬挂”状态转为“垂直压迫”椎间盘,压力骤增,致使椎间盘水分流失、弹性下降,缓冲功能减弱,加速颈椎退行性变。同时,斜方肌、肩胛提肌等颈后肌肉,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引发慢性肌肉劳损,出现颈部酸痛、僵硬等肌肉炎症、慢性疼痛。
低头角度越大,颈椎压力呈倍数增长。当头部直立时是0o,颈椎仅承受头部自重(约4~5kg),对颈椎负荷极小,基本无损伤风险。当低头15o时,压力增加至12kg,相当于头顶2桶5L饮用水;当低头45o时,压力飙升至22kg,如同一袋25kg的大米压颈;当低头60o时 ,颈椎承担的压力突破27kg,相当于1个儿童骑在颈部。若长期保持低头角度,易引发颈椎退行性病变,导致颈椎病。
颈椎退变 步步惊心
颈椎退变的危险层层递进,从肌肉劳损到脊髓压迫,危害呈阶梯式加重,前一阶段是后一阶段的诱因。首先表现为肌肉劳损,颈后肌群长期拉伸,形成扳机点(痛点),出现颈部疼痛不适,疼痛可放射至肩背部,导致颈椎稳定性开始下降,为后续退变埋下隐患。第二阶段表现为椎间盘退化,持续高压导致椎间盘脱水、变薄,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甚至压迫神经根。第三阶段表现为骨质增生,颈椎为维持稳定而异常增生形成骨刺,刺激神经或血管,压迫神经根导致手麻、上肢无力;压迫交感神经出现头晕、恶心、耳鸣、心慌等交感神经症状,甚至压迫脊髓出现四肢无力,肌肉萎缩等严重情况,最后可能出现瘫痪。
颈椎病从隐匿疼痛到严重并发症,早期信号不容忽视,应及时就医,控制病情发展。轻度阶段,会出现颈部僵硬、频繁落枕、转头时关节“咔嗒”异响等症状;中度阶段出现单侧手臂放射性麻木、握力下降、久坐后头痛等神经受压症状;重度阶段出现步态不稳、精细动作障碍,如系扣困难、大小便控制异常等。
科学护颈 守护健康
颈椎病危害严重,日常生活可以通过3招科学护颈小诀窍,构筑健康防线:
优化姿势,减轻负荷。日常保持挺腰端坐,定期起身活动颈椎,避免长期“葛优躺”。挺腰端坐能较好地恢复脊柱自然曲度,顺应脊柱的生物力学结构,减少颈椎及脊柱各节段异常压力,维持稳定性。而“葛优躺”会使颈部肌肉过度牵拉,引发劳损、疼痛,破坏颈椎正常曲度,加速椎间盘退变,增加颈椎退行性病变风险。
减少低头,做到平视。经常使用电子产品的人群,可通过调整设备高度与姿势,实现脊柱自然曲度维持与颈部肌肉负荷最小化。使用台式电脑时,最好把显示屏垫高,使屏幕中心与挺腰端坐时的视线平齐,减少斜方肌、肩胛提肌牵拉。使用平板电脑、报纸、书籍等,也应做到“平视阅读”,对于手提电脑可以使用分离键盘,做到挺腰端坐平视且沉肩坠肘。
适当放松,运动保健。长期久坐后,要进行适当的放松保健,可通过八段功与自我按摩进行缓解放松。其中,八段功的第一式“双手托天理三焦”,可拉伸斜方肌、竖脊肌等背肌,改善颈椎曲度,缓解肌肉紧张。双手自体侧移于小腹前,掌心朝上,双臂缓缓举至胸前,翻掌举臂于头顶,在高处停1~3秒,重复10次。八段功的第三式“弓步挺腰大挥手”,通过扩胸动作矫正颈胸腰曲度,尤其适用于颈椎反弓的亚健康人群,有助于恢复脊柱自然弧度。迈出左腿成弓步,腰背挺直,在迈步的同时,双手自体侧向身前交叉、划圈,抬举过顶后停于两侧与肩同高处,再迈出右腿成弓步,重复10次。此外,双手搓热揉捏颈部及搭肩自我按摩法,可温经通络,促进颈部血液循环,有效缓解肌肉疲劳与僵硬。
此外,选择合适的枕头对颈椎健康也很重要,记忆棉枕头贴合颈椎曲线,荞麦枕可以调节高度。平躺时枕头需支撑颈部自然曲度,确保额头与下巴呈水平线,侧卧时枕头高度应与肩部齐平。
(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宣传处供稿)
栏目:连线“健康广东” 走进科普直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