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泪带脓莫轻视 警防慢性泪囊炎
刘阿姨因左眼流泪、流脓前往医院眼科就诊,经检查确诊断为“慢性泪囊炎”,医生为其施行了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术后次日,困扰刘阿姨多年的流泪、溢脓症状完全消失。
甄别隐匿症状
人体眼睛每分钟都在分泌泪液,泪囊收集后经鼻泪管将多余的泪液排入鼻腔。当鼻泪管狭窄或阻塞时,会导致泪液滞留,引发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等细菌在泪囊中滋生,造成慢性泪囊炎。
东亚人群因鼻根部扁平塌陷,泪道易狭窄堵塞,因此我国慢性泪囊炎发病率也较高。此外,以下人群也属于高危群体:中老年女性的鼻泪管生理结构较窄,更易堵塞;鼻炎、鼻窦炎患者,由于炎症蔓延至鼻泪管,增加其患病风险;有泪道外伤或手术史者,瘢痕形成导致继发性阻塞;约 20% 的新生儿存在先天性鼻泪管发育不全问题。
由于慢性泪囊炎初期症状隐匿,易被误诊为 “结膜炎”。若出现以下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
持续性溢泪。当无情绪和外界刺激时,仍流泪不止,且遇风加重。
分泌物增多。晨起内眼角有黄白色脓性分泌物,擦拭后反复出现。
泪囊区肿痛。内眼角下方(泪囊区)红肿、压痛,可触及肿块。
急性发作期。若出现眼部剧烈疼痛、畏光、发热,需警惕感染扩散至眼眶或颅内情况,应立即就医。
对症选择手术
慢性泪囊炎主要通过手术治疗,需要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
泪道探通术。适用于婴幼儿先天性鼻泪管阻塞,以及早期轻度泪道狭窄的患者。主要是用细探针扩张患者的阻塞部位,可能需多次治疗。术后易复发,且成人的成功率不足50%。
泪道置管术。适用于泪道探通失败、鼻泪管中度狭窄的患者。通过植入硅胶管支撑泪道 3~6个月,期间需定期冲洗。少数患者可能出现置管移位或肉芽增生,存在复发风险 。
泪囊鼻腔吻合术。适用于反复发作、泪道严重阻塞、合并鼻腔疾病的患者。在鼻内镜引导下,于鼻腔内造孔,将泪囊与鼻腔黏膜直接吻合,建立新引流通道。手术经鼻腔操作,美观微创,面部无切口,避免面部疤痕。同时利用高清内镜放大视野,可同步处理鼻息肉、鼻中隔偏曲等并发症。患者恢复迅速,术后 24 小时即可下床,平均住院时间为1~2 天。
国内外研究显示,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后,患者的远期泪道通畅率超过90%,显著高于传统手术,且术后并发症少,可避免损伤眼轮匝肌,降低术后眼睑外翻的风险。
传统外路手术。传统手术经皮肤切开泪囊侧壁与鼻腔黏膜端吻合,手术中需用骨凿捶打去除泪前嵴骨质,患者头部震动感强烈,极为不适,且术后鼻根部会残留较大皮肤瘢痕,影响美观。
术后防止复发
行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后,泪囊造瘘口肉芽组织增殖、瘢痕挛缩,会导致造瘘口缩小甚至粘连,引起慢性泪囊炎复发的。因此,强化术后护理与定期复查,能有效控制炎症,降低复发风险。
眼部护理。患者应按医嘱使用抗生素滴眼液和激素类鼻喷剂,控制炎症。每天使用无菌棉签清理眼角分泌物,避免用手揉眼睛。术后 1 周、1个月、3个月,定期进行泪道冲洗,并复查鼻腔吻合口的愈合情况。
鼻腔维护。术后第 3天进行术后首次鼻腔填塞物清理。术后 1周内,每天用生理盐水清除鼻腔血痂和分泌物。鼻腔干燥者,可涂抹红霉素眼膏或医用凡士林,做好鼻腔保湿。
生活习惯。患者术后 1个月内,避免用力擤鼻;打喷嚏时尽量张口,以缓解压力;禁止游泳、潜水,防止污水逆流引发感染。忌烟酒,避免食用辛辣和过热食物,减少对鼻腔和眼部黏膜的刺激。
预防三部曲
专家强调,慢性泪囊炎的科学预防,需关注以下三个要点:
疾病防治。积极治疗鼻炎、鼻窦炎,从源头上减少泪道感染的风险。
处理外伤。眼部发生外伤后,务必及时就医,防止因伤口愈合不当导致泪道瘢痕形成 。
婴儿护理。婴儿出生后,家长可每日按摩其泪囊区(内眼角至鼻翼方向),助力鼻泪管开放。
慢性泪囊炎危害极大,它对所有眼组织构成威胁,是眼部治疗的禁忌病症。长期炎症可能引发角膜溃疡、化脓性眼内炎、眼眶蜂窝织炎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威胁视力。一旦反复出现溢泪、眼红、流脓等症状,应尽早前往正规医院眼科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