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卫生健康电子报

广东卫生健康要闻 广东省名中医林丽珠获授“南粤楷模”称号 全力推进便民惠民实事落实 在珠海,播撒健康的种子 粤开展免陪照护服务试点 佛山创新药械集中发布 数字化执法培训全覆盖

当前版:第1版:要闻
PDF原版下载
要闻
01

在珠海,播撒健康的种子

朱琳 刘星

编者按:健康传播是推动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一环,为展现广东各地在卫生健康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中的创新实践,本期推出“健康传播·一线实践”栏目。本栏目聚焦广东有代表性的地区与单位,通过一线调研采访,系统呈现各地在用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弘扬卫生健康崇高职业精神、培育卫生健康行业文化、提升居民健康素养水平等方面的特色做法与显著成效,挖掘健康传播领域的“广东经验”,为推进健康广东建设贡献智慧与力量。首期聚焦珠海经验。期待您的关注与参与,共同见证健康传播的生动实践。

▲健康促进主题活动进校园

▲健康促进主题活动进校园

4月初的一天,阳光明媚。在珠海市香山学校六年级的英语课堂上,德育处主任、英语老师钟慕贞正在讲授“Daily Life(日常生活)”主题。她巧妙地将健康饮食知识融入英语教学:“我们每天都要吃早餐,那怎样吃早餐更健康呢?”学生们争先恐后地回答:“我喝碗白粥”“我吃个鸡蛋”“我喝豆浆”。通过这样的互动,学生们不仅学习了英语表达,更在情景对话中理解了膳食搭配的奥秘。

在珠海,一场全民健康素养提升行动正以创新之姿,深入城市的各个角落。

破局“健康专家进村”,一场跨界的健康合力

“到2030年,预防、治疗、康复、健康促进一体化的健康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全民健康素养水平显著提升,这是我们的目标。”珠海市卫生健康局党委书记、局长朱自琴说。在“健康中国2030”战略的指引下,珠海市出台《“健康珠海2030”规划》等一系列文件,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提供制度保障。

将“健康专家进村(社区)活动”列为2023年民生实事,是珠海推动健康服务下沉基层的重要举措。然而,实施过程并非一帆风顺。“优质医疗专家多集中在三级医疗机构,西部地区专家有限,调配专家资源时难以满足所有地区需求。”朱自琴坦言,部分村(社区)居民对健康讲座、义诊等活动认识不足,参与热情低。而且活动涉及多项成本,资金有限,多部门协作也存在沟通障碍。

面对重重困难,珠海不断探索破局之策。首先是优化专家资源配置。“我们联合医疗机构,建立健康科普专家库和青年讲师团,根据专家专业特长结合不同卫生主题安排课表。”朱自琴介绍。2023年3月,首批336名专家入库;2024年8月,又创新成立健康科普青年讲师团,230余名候选成员参加培训后,214名通过考核入库。

同时,开展更便民利民的宣传动员。村(社区)委员会联合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采用张贴海报、广播宣传等方式告知居民,部分村(社区)还会赠送鸡蛋、控油壶等小礼品,吸引居民参与。在部门协调方面,建立卫健牵头、多部门参与的协作机制,明确各部门职责,定期召开多部门会议,及时解决问题。

2024年,在健康专家进村(社区)的基础上,健康教育“五进”活动取得明显成效。“市区两级健康专家进机关、进学校、进社区、进乡村、进企业共开展健康教育讲座1330场次、义诊823场次,分别较2023年提升300%、19.8%、31.4%。珠海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从2019年的24.06%提升至2024年的38.37%。”珠海市健康促进中心主任何造雄说。

政府在构建“政府主导+专业支撑+社会参与”工作体系中发挥核心作用。将健康教育与促进工作纳入政府工作重要议程,制定相关政策和规划,明确目标;把健康教育与促进工作经费纳入年度政府财政预算,保障人员经费、发展建设和业务经费。此外,强化组织协调与监管评估,建立各部门督导检查、考核评估工作机制。

“本周!31场健康主题活动共绘健康‘心’生活。”4月14日,珠海市卫生健康局官微推出新文章。这篇来源于珠海市健康促进中心的推文,清晰地列出15日到21日健康活动的主题、形式、专家等详细信息。推文背后,是珠海独创的“周公开、月调度、季评估、年总结”机制。

何造雄介绍,2023年10月开始,该中心建立起这一动态管理机制。每周公布全市健康教育活动安排,此举不仅方便市民自由选择参与活动,还能主动接受群众监督,同时也便于各健康机构了解同行的工作进度。2024年,通过媒体发布全市健康主题活动50次。“我们是开门搞科普,让健康教育工作在阳光下进行。”何造雄说。

从学校到社区,量身定制的健康服务

每逢参加视力筛查,香山学校三年级学生欣欣(化名)和她的同学都有些许紧张,“大家好奇地想知道自己的视力有没有变化。”欣欣说,自己的视力不太好,已经戴了100多度的眼镜。她的语气里带着一丝无奈,“可能是因为我小时候看电视多,读书写字时离书本太近。”

像欣欣这样的“小眼镜”在校园里并不少见。为此,香山学校在上级部门大力支持下,从软硬件方面积极改善。申请资金在每间教室安装护眼灯;定期组织专业医护人员到校进行视力筛查,开展防近视讲座;每天两次的眼保健操时间雷打不动;教室里设置绿色植物角,缓解视力疲劳。2023年,该校获评“首批全国健康学校建设单位”。

此外,心理健康也备受关注。副校长李为说:“现在家长普遍较‘卷’,孩子心理压力问题相对突出。”学校配备3名专职心理老师,远高于普通学校的配置,还设立沙盘游戏室和两个独立心理咨询室。

今年5月心理健康月,学校将以“点亮心灵之光”为主题,开展特色活动。学生可匿名给心理老师写信,老师在公众号公开回信。李为回忆,以前有学生因和父母的矛盾出现情绪失控等行为,班主任缺乏专业应对措施。经过卫生健康部门的应急处置培训,以及学校心理老师对班主任的专项培训,老师们现在能做到冷静上报情况、安抚学生情绪,甚至主动发现学生的心理危机。

这种“定制化”的健康教育服务也延伸到了企业和社区。

为提高快递、外卖、网约车等新业态群体的健康素养,去年9月,珠海市健康促进中心组织开展“关爱两新群体健康科普系列活动”。针对他们压力大、运动量大、顶风冒雨等工作特性,连续6个月组织急救、消化内科、骨科等医疗专家,提供精准健康支持。目前已举办活动8场次,参加人员2000余人。

在珠海的公共场所,细心的市民会发现,气象信息显示屏上除天气信息外,还播放相关健康教育短视频。这是珠海市健康促进中心与珠海市气象台合作推出的“气象+健康”创新模式,借助天气与疾病的关联,让市民在知晓天气时学到健康知识。“2024年,在横琴、拱北等7个公共区域15块气象信息显示屏,累计播放健康教育短视频超7.6万次,覆盖8500万人次。”何造雄说。

医生变“网红”,短视频里的健康守护者

“以前我觉得戴口罩很简单,直到2020年发现很多人将口罩内外或上下戴反。”珠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整形美容科医生王婷婷说起做科普的初衷。她的某短视频平台账号从第一条“如何戴口罩”视频起步,目前已拥有数万粉丝。“科普不是为了流量,而是想告诉年轻人:美的前提是健康。”

最让她触动的是一位25岁女主播的经历:“5年做了不下10次整容手术,花了50 万,鼻子调整3次最终还是歪的。”公司老板将女主播粉丝少归因于“长相不够好”,导致女孩盲目跟风手术。这件事让王婷婷意识到,健康科普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纠正认知偏差。

为此,她开始用更生动的方式做科普:在患者同意的情况下,实录自己问诊、治疗的场景,展示反面案例,让观众跟着患者一起了解医美知识以及过度整形可能带来的风险;给外卖骑手科普防晒知识时,重点讲解职业性紫外线暴露的危害,传授实用防晒技能。她的科普视频影响力不断扩大,甚至吸引一位澳门装修工人专程来珠海治疗面部电锯伤。“他怕留疤找不到对象,看了我的视频才敢来。”王婷婷笑道。

如今,王婷婷多了个身份——健康科普青年讲师团成员。参加系统培训后,她对科普有了更明确的方向。何造雄介绍,珠海市健康促进中心通过组织开展健康教育骨干培训、职业技能竞赛、“健康达人”竞赛等项目,正在打造阶梯式健康科普人才梯队。

朱自琴表示,未来将进一步优化健康科普传播机制,完善健康医院建设,打造精良的健康科普队伍,持续开展主题活动,让健康品牌更深入人心。在香山学校的科普讲座上,孩子们最喜欢眼科专家带来的眼球模型。“人的眼睛就像一台精密的照相机,角膜和晶状体宛如照相机的‘镜头’,视网膜好比是‘底片’。”专家形象的讲解,激发了孩子们探索身体的兴趣。这种对身体的好奇与对生命的敬畏,正是健康教育最珍贵的收获。

正如钟慕贞所说:“学校把健康教育融入人文景观、教学课堂、各类活动,就像在师生的心里播下一颗健康意识的种子。”在珠海这座城市的精心培育下,这颗种子正在茁壮成长,静待芬芳绽放。

(作者单位:省卫生健康宣教中心 珠海市健康促进中心)

栏目:健康传播·一线实践

放大 缩小 默认
投稿邮箱:gdjk#szb#vip.163.com
本网站由广东卫生健康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ICP备案号:粤ICP备2022057423号-1

友情链接:广东省卫生健康委政务服务中心  全国12320卫生热线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健康广东

读者留言

看不清,换一张图片 刷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