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卫生健康电子报

广东卫生健康科普

当前版:第4版:科普
PDF原版下载
科普
04

六张“秘方”助力肺癌防治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陈壮忠

肺癌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一大 “杀手”。2022 年全球新增肺癌病例高达 250 万例,其中我国就占了 106.06 万例。全球约 180 万人因肺癌死亡,我国死亡病例达73.3万例,占癌症死亡总数的 18.7%,在各类癌症 “死亡榜单” 中居首位。

早防早筛 远离肺癌

中医典籍《黄帝内经》中提出 “不治已病治未病”的理念,强调未病先防的重要性,与现代医学对疾病防控的追求相契合。在肺癌防治领域,早筛早诊早治至关重要。

筛查人群。《中国肺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指南(2021,北京)》中建议,肺癌高危人群应符合以下条件之一。吸烟相关:吸烟包年数≥30 包年(吸烟包年数 = 每天吸烟包数 × 吸烟年数,每包 20 支),含曾吸烟≥30 包年且戒烟不足 15 年者;与吸烟者共同生活或同室工作≥20 年的被动吸烟者。疾病与职业暴露: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有石棉、氡等至少 1年的职业暴露史。家族病史:一级亲属(父母、子女及兄弟姐妹)中有确诊肺癌者。

筛查建议。低剂量螺旋CT 可显著提高肺癌的检出率并降低肺癌相关的死亡率,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为及时发现肺癌,建议每年进行1次肺癌筛查,筛查间隔不超过 2 年。

中医贯穿 护肺抗癌

中医药在肺癌不同阶段发挥着关键且独特的作用,可助力防治并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

癌前阶段。中医药早期介入肺部癌前病变、癌前疾病以及炎性结节,可防止其发生癌变。

早中期阶段。对于能够通过手术、放疗化疗等根治的早中期肺癌患者,在西医治疗实现根治目的的同时,中医药可辅助减轻手术、放疗化疗、靶向及免疫药物带来的副作用,提升免疫力,抵抗肺癌复发转移。

维持治疗阶段。肺癌患者经手术、放疗化疗后病情稳定,且西医治疗进入随访期,加强中医药治疗,实现抗肿瘤复发转移。

晚期姑息治疗。进入晚期姑息性治疗时,中医药扶正祛邪,减轻肺癌负荷,缓解各类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必要时采用姑息性放疗化疗、微创、靶向及免疫药物等联合控制肺癌,提升治疗效果。

肿瘤远处转移。晚期癌症患者肿瘤出现远处转移时,邪毒强盛,正气虚弱,此时采用扶正培本、脾肾兼顾、“寓攻于补”的中医药治疗思路,常能减轻症状,维持生命,实现患者“带瘤生存”。

饮食有道 药食同源

中医秉持 “药食同源” 理念,借助食物的治疗特性开展饮食疗法,达到维护健康、防治疾病、促进康复的目的。 辨证施食。在辨明证候的基础上,综合考虑体质、性别、年龄,以及地理和气候等因素,全面分析后对患者进行辨证施食,适当忌口。

提高免疫力。增强患者身体抗病能力,助力身体恢复,辅助其他治疗,降低疾病复发或转移风险。通常选择具有补益和抗癌功效的食物,以补益气血、调节肺脾功能为主。

对应病症。针对肺癌切除术后、放疗后或晚期恶病质患者食欲不振症状,依据具体病情,可采用党参粥、党参炖肉、茯苓粥、砂仁粥等健脾益气、理气和胃、消食化滞的药膳方。若患者出现盗汗、自汗、虚汗等症状,可选用益气固表、养阴敛汗方药,如浮小麦红枣汤、西洋参粥等。

心理处方 自我调节

中医理论中,肺属金,在情志方面对应悲,故而有 “伤春悲秋” 的说法。长期、过度悲伤会损害肺脉,且肺病患者往往更容易陷入悲伤情绪。依据五行相克理论,火克金,心属火,笑为心声,常微笑、开怀大笑不仅能克制肺金所主的悲忧情绪,还能增大肺活量,促进肺气宣发,调节人体气机升降。

面对肺癌,患者需要做好自我调节。学习 “禅师” 的心态,让生活节奏慢下来,改变不良生活习惯;主动摒弃不良情绪,向家人或医务人员倾诉心理负担,获取帮助与劝慰,缓解压抑心情;当出现疼痛、紧张、不适等症状时,通过转移注意力减轻身体的不适感;保持积极的心理状态和充足的睡眠,增强自身抗癌能力,推动肿瘤治疗与身体康复进程 。

运动有道 养生锻炼

为保护肺功能,预防呼吸系统疾病,甚至辅助肺癌的防治与康复,可从生活多个方面着手。在日常生活中,加强锻炼,优化卫生环境,减少空气污染。顺应季节更迭,合理开展养生活动,保护肺功能,降低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概率。

肺主全身呼吸,关键在于会呼吸吐纳,掌握养肺呼吸技巧,日常可放慢呼吸节奏,进行深呼吸。有条件时,可前往草木繁茂、空气清新之处,练习深呼吸,达到养肺目的。

践行中医养生理念,遵循起居有常、不妄作劳的原则,做到动静结合、劳逸适度。同时,依据气候变化及时调整,避免邪气侵袭。戒除烟酒,远离不良环境对身心的损害。根据自身情况,选择跳舞、瑜伽等多样化的锻炼方式,有助于强筋健骨、愉悦心情、提升免疫力,对肺癌防治和康复起到积极作用 。

早治早康 益肺散结

清代沈金鳌所著《杂病源流犀烛》记载:“邪积胸中,阻塞气道,气不得通,为痰,为食,为血,皆邪正相搏,邪既胜,正不得制之,遂结成形而有块。”脾为生痰之源,肺为储痰之器,若脾虚导致运化功能失调,水湿就会在体内停滞,进而聚湿生痰,使痰贮存在肺络中;肺气抑郁,宣发肃降功能失常,就会逐渐聚积形成肿瘤。

基于肺癌的主要病机以及多年的临床经验,专家团队确定“益气除痰法”为中医防治肺癌的重要方法。“益气” 就是补脾益肺,并兼顾补益先天肾气,重在扶助正气,通过养正使邪气自行消除;“除痰” 即化痰散结,旨在祛除病邪,邪去则正气自能安宁。

(医学指导: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研究所所长、教授 林丽珠)

放大 缩小 默认
投稿邮箱:gdjk@vip.163.com
本网站由广东卫生健康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ICP备案号:粤ICP备2022057423号-1

友情链接:广东省卫生健康委政务服务中心  全国12320卫生热线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健康广东

读者留言

看不清,换一张图片 刷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