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卫生健康电子报

广东卫生健康专题 陆云涛:敬畏生命 勇于担当 徐啊白:在泌尿外科领域潜心钻研 庞鹏飞:做好学科建设 帮助更多患者 桑岭:留在ICU做生命的“守护者” 蔡木炎:用显微镜破解疾病密码 郭军:想为患者提供最佳治疗方案 魏波:以精湛技术书写医者担当

当前版:第3版:专题
PDF原版下载
专题
03

蔡木炎:用显微镜破解疾病密码

刘欣 陈鋆

▲蔡木炎工作场景

“如果说临床医生是冲锋在前的战士,病理医生就是破解敌军情报的译码者。这份需要极度专注与耐心的职业,恰恰让曾经因身体局限而敏感的洞察力,转化成了报告上抽丝剥茧的优势。”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主任医师蔡木炎说,他的从医之路始于一个“不完美”的生命体验。

小时候患小儿麻痹症的经历,让蔡木炎比同龄人更早理解了疾病的痛苦,也让他对患者的困境多了一份穿透显微镜的共情。在医学院第一次接触病理学时,他豁然开朗——原来疾病的密码并非藏在喧嚣的诊室,而是镌刻在显微镜下的微观世界里。

投身病理诊断,蔡木炎一直以高度的热忱和专注,认真对待每一个病例,全力以赴深入研究诊断要点与鉴别诊断的关键。碰上难以确诊的病例,他便一头扎进病理专业书籍和前沿专业文献中,搜寻任何可能的线索。有一次,他遇到一个十几岁的小男孩患者,因腹沟股肿物就诊,省内几家知名医院都诊断为“慢性肉眼肿性炎症”,但经过相关处理后未见好转,常规检查无法明确病因,患者的肿物还在持续增大,家属焦急万分。为此,蔡木炎认真审阅病理切片的任何一个角落,加以免疫组化、分子检测证实,最后确诊为ALK阳性的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使患者得到及时治疗,并获得良好效果,得以重返校园。

他长期耕耘在临床病理诊断一线,诊断疑难病例约3000例/年,疑难病例诊断能力达到国内领先水平。“自强不息是我坚守的信念,天道酬勤是我不懈的追求。”蔡木炎说。凭借这份执着与努力,他将临床病理诊断工作中发现的临床问题转化为科学问题,开发了胃肠肿瘤人工智能辅助的分子分型系统,有效降低了胃肠肿分型的筛查成本;明确了特定亚型肿瘤的特征性病理形态,提高形态诊断准确率15%。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10项课题,近年来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含共同)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30余篇,其中ESI高被引论文3篇,研究成果被世界卫生组织肿瘤学分类指南引用,并以第一发明人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4项。

(刘欣 陈鋆)

放大 缩小 默认
投稿邮箱:gdjk#szb#vip.163.com
本网站由广东卫生健康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ICP备案号:粤ICP备2022057423号-1

友情链接:广东省卫生健康委政务服务中心  全国12320卫生热线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健康广东

读者留言

看不清,换一张图片 刷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