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鹏飞:做好学科建设 帮助更多患者
▲庞鹏飞带团队成员做介入手术
“我的姥爷是县城有名的中医,他身上治病救人的精神和医者的自豪感影响了我。高考后,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医学专业,姥爷非常支持并告诉我要恪守医德,治病救人。”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主任医师庞鹏飞说。
从医近20年,他做了近万台手术,成功将众多主动脉夹层、肺动脉栓塞、消化道大出血、主动脉瘤破裂等急危重症患者从“鬼门关”拉了回来。可对他影响很大的是10多年前救治的一个内脏血管畸形的家族。该家族得了一种罕见的内脏血管畸形综合征。患者有大量的乳糜性胸腔积液,导致呼吸窘迫;肝脏门静脉闭塞,导致大量腹水;淋巴管闭塞导致下肢水肿;以及心脏瓣膜狭窄导致心脏肥大等症状,曾在国内很多大医院就诊,未能找出病因,更没有相应的治疗方案。家族中最早发病的患者不到20岁便去世了。“后来在导师的带领下,我们找到了导致家族患病的基因,并且通过非常便宜的药物,成功治疗该家族的患者。”庞鹏飞说,“医者的成就感在那一刻体现得淋漓尽致,让我对临床疑难病症有了孜孜不倦追求最佳治疗方案的动力。”
目前,庞鹏飞所在的介入医学中心是广东省高水平临床重点专科,医院唯一的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年门诊量30000人次,出院患者5000人次,手术量5000余台。中心疑难患者诊治比例均达90%以上。作为医院介入医学中心主任、血管介入科主任、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学科带头人,他带领团队在粤港澳大湾区西岸,率先开展了复杂门静脉高压症的门体分流手术,复杂胸腹主动脉瘤的体外开窗腔内修复术等高水平血管介入手术。此外,针对“肝纤维化-肝硬化-原发性肝癌”肝病发展三部曲这一临床重难点问题,他围绕对疾病精确显像诊断和精准治疗的目标,建立了肝癌综合治疗新方法,显著延长了中晚期肝癌患者的生存期,在全国多家医院推广应用。相关成果荣获“华夏医学科技进步奖三等奖”“珠海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未来,庞鹏飞希望自己成为更高层次医学人才的同时,能够把学科建设做的更好,把学科梯队培养好,争取产出更多的临床和基础科研成果,帮助更多的患者。
(刘欣 张嘉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