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骨龄监测 洞察孩子生长
孩子的生长发育是家长最关注的问题,他们的生长发育情况要从身高、匀称度、生长速率等方面全面评估,并且需结合详细的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以及影像学检查来进行临床诊断。
生长发育评估
身高评估。身高的准确测量数据是评估的基础,以百分位数法或均值离差法表示。若身高低于同性别同年龄(实足满整月或整岁)个体平均身高2个标准差(SD)或第3百分位数水平,提示身材矮小。
生长速率评估。生长速率和(或)生长模式评估,指正常儿童期每年身高增长5~7 cm,其中青春期身高增长约占成人总身高15% 。生长速度下降,是指2岁以内儿童每年身高增长少于7 cm;2~<4岁儿童每年身高增长少于5.5 cm;4~<6岁儿童每年身高增长少于5 cm;6岁至青春期前每年身高增长少于4 cm;青春期每年身高增长少于<6 cm或每年身高标准差离差法(SDS)偏离至少0.3SDS。计算生长速度时,需提前知晓既往身高数据,否则误差较大。
骨龄监测。骨龄监测是医生评估儿童生长发育状况重要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之一。通过测定骨骼大小、形态、结构、相互关系的变化反应体格发育程度,以岁为单位表达生物学年龄,是判断人体成熟程度的良好指标。儿童拍摄骨龄的X线片所接受的有效剂量是微乎其微,相当于乘坐飞机2分钟的辐射量,家长们不必过分担忧辐射的问题。
骨龄发育评估
骨骼成熟评估。骨骼成熟评估是基于骨化中心随时间的可预测变化。人类骨骼系统发育变化基本相似,每一根骨头的发育具连续、阶段性,遵循规律,与生长发育、激素相关。
骨龄差的定义。用骨龄差表明骨龄与实际年龄关系,骨龄差是年龄与骨龄之差,正数代表骨龄落后,负数代表骨龄提前。
骨龄差范围。通常将±2岁为骨龄差正常范围,骨龄差±1岁为正常。骨龄大于年龄1岁但不超过2岁为偏早;骨龄小于年龄1岁但不超过2岁为偏晚。若骨龄超过年龄2岁,为异常提前;若骨龄小于年龄 2岁,则为异常落后。
三种情况需检测
提前发育。女孩 8 岁前出现乳房发育、男孩 9 岁前出现第二性征发育,睾丸容积增大超 4ml即为性早熟。这类孩子的生长潜能受损,监测骨龄可直观呈现骨骼成熟度进展,结合激素水平及生殖器官大小如男孩查睾丸、女孩查子宫卵巢等进行综合评估。
身高增速异常。短期内身高增长速率明显减慢或加快的孩子,需监测骨龄来及时掌握生长发育状况。
身材矮小型。出生时身长、体重不足,且儿童期持续矮小的孩子,需定期监测骨龄。由于儿童身材矮小病因复杂,要依实际情况选择合适方案明确诊断。
(医学指导: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儿童内分泌遗传代谢科主任医师 刘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