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医界代表委员建言健康事
综合讯 一年一度的全国两会如期而至,广东医疗卫生领域的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纷纷发出“健康之声”,聚焦医疗领域的多个关键问题,为提升全民健康水平建言献策。
全国人大代表周琳:“三张处方”让优质医疗资源均衡布局
“政府工作报告关于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均衡布局的部署,让我深切感受到党中央、国务院对民生福祉的高度重视。”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人民医院(省医学科学院)党委书记周琳说。
周琳指出,广东为基层医疗健康事业开出“三张处方”:一是统筹配置优质医疗资源“补气造血”,打造高水平医院,升级县镇村医疗卫生机构;二是建设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强筋壮骨”,推进基层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县域医共体建设及“万名医师下乡”工程;三是打造数字健康网络“疏通经络”,构建全省医疗卫生数字化标准体系,实现五级远程医疗服务系统贯通,打造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共享平台。
她建议,可借鉴广东经验,以基层为重点,通过体制机制改革,推动医防、医卫、医体、医教融合和社会共治,让优质医疗资源“沉下去”、基层医疗卫生体系“行得稳”、健康乡村建设“走得好”。
全国人大代表孙剑:打通体外诊断新技术临床应用瓶颈
“临床有需求、专家有办法”的创新诊断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却困难重重。全国人大代表,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孙剑关注到体外诊断新技术临床应用难的问题。
孙剑表示,罕见病、疑难病领域的体外诊断技术,因患者“小众”,企业研发意愿低,导致部分纳入医保的检测项目无产品可用。同时,一些诊断技术即便被市场关注,上市周期也极长,且技术更新快,按常规流程获批时可能已经面临淘汰。
他认为,可借鉴“实验室自建检测方法(LDT)”模式。实际上,我国已开展类似试点工作,但试点工作面有限。孙剑呼吁尽快扩大LDT试点范围,出台管理办法,让创新诊断技术尽快落地临床。
全国人大代表赵醒村:加大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力度
全国人大代表,广州医科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赵醒村表示,要围绕科技前沿、国家重大需求开展基础和原创性科技创新。
在强化科技支撑方面,持续加大国家级重大创新平台建设,深入开展呼吸疾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科技攻关,承担国家重大科技项目,以创建国家大学科技园推动科研成果转化,助力粤港澳大湾区生物医药健康产业发展。
在提升民生保障力方面,围绕群众健康服务需求,加强附属医院医教研协同发展,加大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力度,打造重点诊疗平台,提高疑难杂症和急危重症诊疗水平。此外,还应构建粤港澳大湾区医疗专业技术人员信息互动平台,提高资格顾问效率和准确性。
全国人大代表吴钟凯:构建生育友好型环境
全国人大代表、致公党广东省委会副主委、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脏大血管科主任吴钟凯聚焦生育友好型环境构建。
他建议,广东应当通过弘扬传统美德、提倡适龄婚育、优生优育,培育积极婚育文化。在育儿补贴政策上,兼顾公平与可持续,将部分补贴转向企业,减轻其用人成本,可参考发达国家经验对雇佣育龄女性的企业给予税收减免等激励。同时,针对双职工家庭对托育服务的需求,建议托育机构延长服务时长或提供“临时托管”,鼓励社区设立公益托管点,解决假期儿童看护难题。
全国人大代表王贵清:促进优质医疗资源均衡
全国人大代表、清远市人民医院党委书记王贵清长期关注基层医疗服务提升。他指出,公立医院强调公益性会影响盈利能力,需政府加大财政投入。但经济欠发达地区财政能力弱,对公立医院投入不足,导致与发达地区差距加大,不利于优质医疗资源区域均衡布局。
为此,王贵清建议加大中央和省财政对经济欠发达地区公立医院的支持力度,可设立专项资金或专项债券等,助力缩小地区间医疗保障能力差距。
全国人大代表蒋开平:促进医疗机构中药制剂发展
全国人大代表、佛山市中医院党委书记蒋开平关注医疗机构中药制剂高质量发展。他表示,院内中药制剂多源自名方,但由于成果转化审批时间长,产业发展动力不足。
蒋开平从研发、运营、质量与监管、新药转化、跨省调剂等提出问题及实施路径:保障资源供给,调控饮片价格,制定合理定价机制,统一质量标准,强化有效监管,优化评审路径,创新政医企合作模式,推进跨省调剂工作。同时,建议政府在推进药材标准化种植基地建设基础上,优化资源布局,明确扩大跨省调剂范围,促进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成果交流。
全国人大代表莫幼坤:提升产妇医疗保障水平
全国人大代表、东莞市横沥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护士莫幼坤建议,医疗机构应提升产后康复、产后访视、预防接种等医疗服务水平,引入产后瑜伽、心理辅导等项目,与专业康复机构合作,让产妇享受更加全面的医疗保障。同时,将部分产后康复项目纳入医保报销范围,减轻产妇经济压力。
全国政协委员周清:优化区域医疗资源配置
全国政协委员、广东省人民医院肿瘤医院院长周清连续多年提交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提案。她表示,肿瘤领域优质医疗资源下沉需求迫切。
2022年,广东省人民医院与江西省赣州市立医院共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周清参与帮扶工作。第二年,借助互联网技术,建立跨省会诊平台,广东省人民医院多学科专家带教。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赣州市人民医院医疗水平显著提升。查房工作还对多家下级医院直播。
周清表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要统筹考虑当地人口、疾病谱等因素,建议设立有地方和专科特色的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与当地综合性医院优势互补,提升其在当地的影响力。
(来源:健康广东)
栏目:代表委员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