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防护 健康过冬
冬季来临,气温骤降,老年人和儿童可能受气温下降影响,引发相关疾病。冬季是心血管疾病高发的季节,特别是患有基础疾病的老年人发生心梗的风险增加。寒冷的天气为许多呼吸道和消化道疾病的病毒传播创造了条件,儿童的免疫系统还处于发育不成熟阶段,难以抵御病原体的攻击,容易引发疾病。
心血管怕低温
冬季骤降的气温,是心脑血管的“隐形杀手”。加之室内外温差大,人体血管容易收缩痉挛,导致心血管供血不足,进一步诱发心肌梗死等意外疾病。此外,冬季气候较干燥,水分流失易使血液黏稠度增高,增加心血管时间风险。因此,老年人和患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病等基础疾病的人群更容易诱发心血管疾病。随着气温降低,若出现乏力、头晕、胸部不适等症状并持续数日,活动时伴有心悸、心绞痛或心绞痛发作频繁、剧烈、持久的情况,要警惕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五个关键要做好
防寒保暖。老年人群要及时增添衣物,预防身体温差过大。尤其需注意头部的保暖,头部吹了冷风后血管收缩,更容易出现血压高、头痛的症状,出门时最好戴上帽子防风。
饮食清淡。天气寒冷,人体会主动摄入高热量的食物以抵御严寒,但胆固醇增高会进一步加重血管动脉粥样硬化,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建议均衡饮食,少食油腻食物,多食用高蛋白质食物、补充足够营养,为身体提供充足能量。
适度锻炼。老年人群每日最好在10时和15时左右进行户外运动,注意热身,循序渐进,不选择过于激烈的运动,避免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可在室内做一些力量练习或进行一些柔韧性和平衡性练习。建议运动前咨询心血管内科医生,根据自身状况选择是否运动、适合哪种运动方式。
心态平和。保持规律的生活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多晒太阳,尽量保持心情愉悦。
定期体检。有心脑血管疾病的老年人应定期进行身体检查,以便及早发现并预防疾病的发生。按照医生建议按时服用药物,不随意更改药物剂量和使用频率。若发生不适,要立即前往正规医院就医。
儿童警惕两类疾病
呼吸系统疾病。天气变冷时,咳嗽、感冒等呼吸系统疾病高发,有慢性气管炎、鼻炎及哮喘的患儿病情往往容易复发或加重。因为冷空气可导致鼻咽部局部黏膜干燥,局部血管收缩,气道功能受损,继而增高气道反应性,增加炎症细胞的数量,诱发气管痉挛,给各种病毒、细菌可乘之机。由于儿童的鼻腔比成人短,黏膜柔嫩,容易堵塞导致呼吸困难,同时气管、支气管比成人狭窄,缺乏弹力组织,容易致使气体滞留影响气体交换。
消化系统疾病。低温会刺激毛细血管收缩,影响胃酸分泌和血液循环。因此有些儿童受风寒容易肚子痛、拉肚子。
此外,寒冷气候还可刺激儿童皮肤,引发皮炎、湿疹、甚至冻伤等。因此,对于患有基础疾病的儿童,更需要谨慎防护。
六点健康防护建议
合理添衣。寒冷天气建议儿童早晚减少出门,出门时佩戴口罩,要注意合理添衣保暖,若儿童手心发热,后背有汗,说明衣服穿多了,需要及时减衣。儿童不宜穿着太紧的衣服,衣服要宽松、有适当的厚度,便于活动。由室内到户外、户外到室内或随气温变化,应及时增减儿童衣物避免受凉。要重视其手部、头颈部、胸背和足部的保暖,必要时外出可佩戴帽子、围巾或者穿着高领衫等,以保护好头颈部。
预防干燥。当空气干燥时,可每天使用盐水喷雾剂或鼻用凝胶湿润儿童鼻腔,预防流鼻血。
营养合理。规律饮食,加强营养补充,增强身体抵抗力。多喝热水,补充足量水分。饮食上要注意暖胃养胃,少食生冷类食物,防止腹部受凉。
作息规律。为避免反复冷热环境的刺激,外出时应避开早晚气温较低的时段,尽量选择一天中较温暖的时段。儿童不宜长时间外出,要注意休息,劳逸结合,避免过度疲劳。
卫生防护。应避免接触可能传播病毒的环境,外出公共场所时应特别注意一般卫生和清洁。成年人要以身作则做好卫生防护,同时教导儿童咳嗽或打喷嚏时用上袖子或肘部遮挡,尽量避免用不干净的手接触眼睛和鼻子。
患儿护理。在寒冷季节,对于有基础疾病的儿童,除按医生建议进行药物治疗外,需特别注意保持室内空气质量良好,避免空气污染。同时要根据疾病的性质,采取额外的预防措施,如哮喘患儿,家长应确保随身携带并按时使用喷雾器。
(医学指导: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 黄兆琦 儿科副主任医师 谢丽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