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主抱”致摔倒 医生提醒勿模仿
“公主抱”,看似浪漫的动作,却可能造成摔倒、关节扭伤,甚至骨折等意外。在日常生活中,不论运动、工作还是从事其他活动,扭伤、脱臼、骨折等意外都很难避免。一旦发生此类事故,事发现场的人都会本能地帮助受伤者,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不正确的急救方式不仅不能帮助伤者减轻痛苦,还极有可能导致其残疾或死亡。因此意外发生后,现场正确的处理方式对骨伤患者后续的治疗和恢复非常重要。
急救“三不”原则
开放性骨折急救有“三不”原则:不冲洗、不复位、不上药。
一是不冲洗。冲洗易将污染物带入身体深部甚至骨髓,造成伤口感染,引发骨髓炎。骨折时也可能会出血,冲洗开放性骨折伤口时可能将已产生的血痂冲开,导致伤口再次出血并难以止血。
二是不复位。盲目复位极易造成二次损伤,或使污染的骨折端回缩,造成深部感染。
三是不上药。以免增加伤口后续处理难度。
急救四步走
一是止血。可采用指压、包扎、止血带等办法止血。
二是包扎。开放性骨折用消毒纱布加压包扎,暴露在外的骨端不可自行送回,应由专业医生进行操作。
三是固定。以旧衣服等软物衬垫,夹上夹板,无夹板时也可用木棍等代替,把伤肢上下两个关节固定。
四是治疗。应及时将伤者送往医院治疗。
护理八大措施
骨折是一种常见的创伤,给患者的身体和日常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骨折后,正确的护理和康复是非常重要的步骤,可以加快骨折愈合的速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并帮助患者尽快恢复正常生活。
合理饮食。合理的饮食对骨折患者的恢复非常重要。患者需注意饮食营养均衡,适量增加富含钙、磷等矿物质和维生素D食物的摄入,如牛奶、豆制品、绿叶蔬菜、鱼肉等。此外,患者还需要适当摄入蛋白质、维生素C等营养成分,有助于促进骨折愈合。同时,避免食用辛辣、油腻等刺激性食物,以免影响骨折愈合。
正确体位。骨折后,正确的体位对于减轻患者疼痛、避免二次损伤和促进骨折端愈合至关重要。在日常生活中,患者应根据骨折部位采取正确的体位,如平卧、侧卧等。同时,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个姿势不变换,以免引起不适和疼痛。在移动患者时,应该注意保护骨折部位,避免过度活动和二次损伤。
功能锻炼。适当的功能锻炼能促进血液循环,减轻肿胀和疼痛,预防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等并发症。在医生的指导下,患者可根据骨折的类型和程度进行适当的功能锻炼,如肌肉收缩、关节活动等。但患者需要注意,不要过度锻炼和活动,以免影响骨折愈合。
良好心态。骨折会给患者带来身体上的痛苦和不便,同时也会对患者的心理造成一定影响。患者需要注意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积极面对疾病和康复过程,避免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影响。作为家属也要给予患者足够的关心与支持,帮助他们渡过难关。
伤口干燥。如果骨折部位有伤口,患者需要保持伤口清洁干燥,避免感染。要定期更换敷料,注意观察伤口情况,一旦出现发红、肿胀、剧烈疼痛、渗液等情况,应及时就医进行专业的处理。
避免用力。在骨折恢复期间,患者需要注意避免过度用力,以免影响骨折的愈合。在日常生活中,应尽量避免提重物、用力活动等。
定期复查。在骨折恢复期间,患者需要定期到医院进行复查,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问题。医生会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调整治疗方案。
注意保暖。寒冷的环境会影响骨折的愈合,因此患者需要注意保暖,避免受风受凉。可以选择穿着暖和的衣服、使用暖宝宝等方式进行保暖。
每个人的骨折情况可能有所不同,因此在进行骨折护理时,一定要听从医生的指导和建议,并根据个人情况进行护理和康复。
骨折的康复过程需要时间和耐心,骨折的恢复需要患者和家属共同努力。建议患者与医生、康复师等专业人士保持密切的沟通和合作,遵循专业指导,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坚持不懈的努力,相信患者能够恢复到骨折前的健康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