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卫生健康电子报

广东卫生健康新闻

当前版:第2版:新闻
PDF原版下载
新闻
02

中医药文化在校园“发芽”

何雯意 尹雅敏

▲中医师手把手教导学生找穴位

江门讯 “传承精华,守正创新,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江门市棠下初级中学同学带来了快板朗诵中医文化诗词。近期,以“传承中医药文化 点亮校园新风采”为主题的中医药文化进校园活动在棠下初级中学举行。

“你所认识的中医药是什么样的?”活动一开始,来自广东江门中医药职业学院的中医专任教师马玉莹就提出了与日常生活相关的问题,吸引现场同学们的注意。在1个小时的授课时间里,马玉莹通过“身边处处皆中医”“家中良药有妙用”“岭南本草知一二”“神奇密码人人有”“健康养生有中医”五大方面的知识科普,为在场学生带来一堂内容丰富的中医保健知识讲座。

讲座中,马玉莹展示了生姜、大蒜、葱白、淡豆豉、紫苏叶、薄荷等家中常见的中药,介绍了它们的功效和应用。在“岭南本草知一二”环节,她介绍了新会陈皮、化州橘红、五指毛桃、阳春砂仁、连州玉竹等岭南本草的功效、应用和食疗药方。

活动氛围最高涨的时刻是常用的养生保健穴位的分享。“握紧你的拳头,在手内侧,有一个穴位叫后溪穴,可以改善落枕、肩颈不适、颈部疲劳、腰酸不适。”马玉莹一边介绍穴位,一边走近学生,手把手指导学生们找到正确的穴位,学生们纷纷大呼“太神奇了!”

在“健康养生有中医”环节,马玉莹还介绍了健康养生的方法。马玉莹表示,秋天重在养肺润肺。立秋过后,自然界处于阳气渐收,阴气渐长的阶段,“燥”成为秋之主气。秋分之前,暑热尚未退尽,燥邪常常和热邪相合,侵犯人体,发为温燥。秋分之后,气候逐渐转凉,燥邪常与寒邪相合,称为凉燥。中医认为,肺为娇臓,喜润而恶燥,燥易伤肺,导致人体阴津耗伤,出现皮肤、口、唇、咽、鼻干燥的情况,还会引起干咳少痰、便秘等问题。秋日饮食要注意滋养津液,如秋梨、柿子、百合、银耳等。辛辣、油炸及干燥的膨化食品易生燥化热,要少吃。秋季如何润燥?马玉莹介绍了百合银耳冰糖茶的做法。

而冬天养生重在冬宜养藏。冬季草木凋零、万物蛰伏,是自然界万物闭藏的季节,人的阳气也要潜藏于内。因此,冬季养生的基本原则为“藏”。人体阳气闭藏后,人体新陈代谢相应就较低,此时,需要依靠生命的“原动力”肾精肾气和气血之源的脾来发挥作用,以保证生命活动适应自然界变化。因此,冬季养生很重要的一环就是“健脾养肾”以养人体精气。冬季如何进补?马玉莹建议,可以喝些当归生姜羊肉汤。

“课程非常有趣,生动形象地介绍了中医药知识,希望以后可以多举办类似活动,深入了解中医知识。”棠下初级中学学生梁芷榕表示。

此次活动还开通了线上视频和图文直播,吸引超8万人次观看。

(何雯意 尹雅敏)

放大 缩小 默认
投稿邮箱:gdjk@vip.163.com
本网站由广东卫生健康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ICP备案号:粤ICP备2022057423号-1

友情链接:广东省卫生健康委政务服务中心  全国12320卫生热线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健康广东

读者留言

看不清,换一张图片 刷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