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卫生健康电子报

广东卫生健康要闻 粤港跨境直通救护车试行计划正式运行 在赤道几内亚开启“追光”之旅 专家倡议男性适龄生育 惠州启动“健康科普大篷车” 阳江:村卫生站可医保报销 切磋健教技能 展现专业风采

当前版:第1版:要闻
PDF原版下载
要闻
01

在赤道几内亚开启“追光”之旅

朱琳

▲谢洪彬(左一)在手术中 受访者供图

“我最怕东西不够用,几乎所有资源都是从国内运过来的。有时为了一块手术铺巾,都要大费周折去寻找。我们常常游说相关机构捐赠。捐了之后,还得想办法运到赤道几内亚来。”日前,又一批爱心企业捐赠的人工晶体、粘弹剂到达赤道几内亚(以下简称“赤几”),田怀谷满怀欣喜地去机场接货。

田怀谷是第33批援赤几中国医疗队(以下简称“医疗队”)队长、北京大学深圳医院质控部主任。2023年12月3日,深圳整建制独立承派的援外医疗队一行25人抵达赤几,在马拉博和巴塔等地区开展援外医疗工作。

开展白内障复明手术是全队的工作重点之一,医疗队努力推进“光明行”活动并培养当地技术力量,打造中国医疗队品牌。截至目前,累计完成各类眼科手术700余台次,其中白内障复明手术325台次。特别是医疗队与赤几“第一夫人基金会”合作开展的“爱与光明之旅”免费白内障手术治疗项目,在多地巡回诊疗中获广泛好评。接受手术的患者中,年龄最大98岁、最小9岁。手术成功率100%,无1例出现并发症。术后平均视力0.8,最佳视力1.0。

打破惯式 “病人不动,我们动”

赤几常年紫外线强度较高,白内障发病率居高不下。

“赤几的白内障发病比较早,不少患者50岁出头,白内障已比较严重。”医疗队队员、深圳市眼科医院主任医师谢洪彬介绍,这些患者往往是家庭的顶梁柱。在赤几,一例白内障手术费用需2000多元人民币,约为当地人两个月工资,很多患者无力承担。青壮年时期就发病的患者,一旦失明,会让整个家庭陷入更加贫困的境地。

医疗队发现,首都马拉博在比奥科岛上,而赤几约75%的人口居住在大陆地区。内陆患者到医疗队驻点的马拉博市和滨海省巴塔市就诊,需要乘坐飞机跨越600公里。即便在大陆地区,老百姓居住分散,城市间又缺乏公交系统,患者到医院主要靠搭便车,就诊十分不便。

广东从1971年开始,承担起向赤几派驻医疗队的任务。以诊治眼疾为主的“光明行”项目已成为援外模式的典范。如何打破主要在驻点医院服务的常规模式,进一步发挥“光明行”项目的品牌效应,让更多患者受益?“病人不动,我们动。”成为医疗队一致的解题思路。

在浏览当地新闻时,田怀谷注意到赤几“第一夫人基金会”(以下简称“基金会”)有很多资助项目,包括妇女就业、儿童教育等方面。于是,他主动与基金会秘书联系,希望取得支持,到马拉博地区医院和巴塔医院以外更广泛的地区巡回开展免费白内障手术。

最初,基金会对医疗队抱有疑虑,几番商讨后,打算让医疗队先在地处马拉博的基金会所属医院实施免费白内障摘除手术。

“第一天手术时,基金会的眼科医生全程在一旁观看,并且边看边提问。”田怀谷说,谢洪彬做一台手术大概40分钟,而当地医生一般要用2个小时。

看到医疗队的实力后,基金会坚定了合作的信念。由于居民多信奉天主教,为了增加亲近感,项目命名为“爱与光明之旅”。田怀谷代表医疗队与基金会签订合作备忘录,项目开展过程中,医疗队提供技术、耗材、药品和超乳仪,基金会负责宣传发动、保障交通并将“第一夫人医院”作为筛查和手术场所。“我们巡诊的很多地区没通民航,基金会协调安排总统府机队的专机接送我们。得到这种礼遇,也体现出当地官方对医疗队能力的认可,大家觉得挺骄傲的。”田怀谷说。

巧用重力 捞起“坠落的人工晶体”

医疗队出发前,根据援外前辈们的建议,以及赤几设备、耗材等实际供给情况,在深圳市卫生健康委的支持下,配置了一台高性能便携式超声乳化仪,随身携带至赤几。2名眼科队员有针对性地进行技术训练,尤其加强在缺医少药情况下如何处理手术意外情况和手术并发症的能力,并备好相关应急耗材和手术器械。

即便事先做足“功课”,来到当地,还是碰到了各种“意料之外”。

在国内,一台手术进行,不同专业的人分工明确。而在赤几,器械回收、消毒、打包……都是手术医生亲力亲为。医疗设备坏了,也是医生自己动手维修。队员们抵达马拉博,第一件事就是“复活”当地的医疗设备。“有台眼科A型超声诊断仪,是眼科检查必不可少的设备,坏了就放在那里,没人会修。”谢洪彬说,他从网上找维修教程,对照说明书,一边摸索一边修,花了三四天的时间把设备修好。这台设备很快在项目中派上用场。

停电停水是常有的事。缺水时,医疗队会将空调冷凝水收集起来,处理后用于器械清洗和洗手。

对谢洪彬而言,印象最深的是一次手术停了4次电。11月13日,医疗队在蒙戈莫市瓜达卢佩医院开展白内障手术。“倒数第二台手术做到一半,准备放晶体的时候突然停电。我赶紧把器械退出来,用角膜保护剂护住病人的眼睛。”谢洪彬说,护士马上联系院长启动发电系统,几分钟后来电,才完成这台手术。不料,最后一台手术进行约20分钟,再次停电。碰到这种突发情况,谢洪彬总是凭借丰富经验和娴熟技术,尽量利用身边资源保障手术成功完成。

由于医疗条件有限,当地医院常规开展白内障手术病例少,手术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一位70多岁的老人在赤几国家防盲中心接受白内障手术,术后3天后仍然看不见,复查时,发现是人工晶体掉落至玻璃体腔,并出现严重并发症。该院将患者紧急转诊到中国医疗队所在的马拉博地区医院。

谢洪彬介绍,由于赤几没有处理这一并发症所需的玻璃体切割设备,他只能让老人俯卧位躺下,使用扩瞳滴眼液扩大患者瞳孔,利用重力作用将人工晶体移至前房,随后实施人工晶体悬吊术。术后,患者视力恢复至0.4。

这一技术让赤几国家防盲中心的眼科医生们惊叹不已,表示愿意支付费用,向中国眼科医生系统学习先进的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如今,赤几执业的眼科医生们在遇到疑难病例时,都会第一时间请求中国医疗队的协助。

远渡重洋 让更多人“看见”

“与国内患者相比,赤几患者的白内障非常硬。很多患者因为家庭贫穷,得了白内障一拖再拖,熬到听说有免费手术,才愿意接受治疗。”谢洪彬回忆,“爱与光明之旅”项目在边境城市蒙戈莫开展时,一位80多岁的老太太在弟弟的陪同下,提前两天搭便车从200公里以外赶来,舍不得花钱住宿,就在医院的走廊里等着。

老人患白内障已20多年,看不见任何东西,平时拿着拐杖在家慢慢摸索。重新看见、不给家人添负担,是她最大的心愿。手术前,老人在胸前比画一个十字,祈祷手术成功。一上手术台,老人就想上厕所,谢洪彬用西班牙语与老人聊天,帮助其分散注意力、调整呼吸,缓解紧张情绪。术中,谢洪彬对如鹅卵石一般坚硬的晶状体进行超声乳化,掌握好力度避免出现手术并发症,随后顺利植入人工晶体。

术后第二天,揭开纱布,老人看见了身边的弟弟,她紧紧抱住谢洪彬,行贴面礼表达感激之情:“感谢上帝,感谢基金会,感谢中国医生。”

前些天,谢洪彬收到一份特别的礼物——来自一位9岁小患者勒西(化名)的简笔画。画中,小女孩牵着谢洪彬的手,传达着温暖的谢意。勒西患有先天性白内障,从出生起就生活在黑暗中,瞳孔发白。谢洪彬团队为其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手术后,勒西的视力达到0.3。“目前她还有弱视,我们会为她配一副眼镜,进行视力训练。”谢洪彬说。

勒西和谢洪彬的大儿子同岁。谢洪彬跟家人视频时,也会提到可爱的勒西,让孩子们逐渐了解父亲远渡重洋,是为了帮助更多人看见光明。

田怀谷说,医疗队不断争取各方资源,努力将“光明行”朝着可持续化方向推进。截至目前,赤几侨领、国内企业已捐赠价值10.5万元的晶体、耗材和药品,深圳市眼科医院捐赠价值4万元的手术器械和药品。这些源源不断补充的物资,使得“爱与光明之旅”项目从每期30台逐渐增加至每期100台,受惠人群不断扩大。“第一夫人基金会”的热情也日益高涨,有外籍医生主动联系医疗队,想加入其中,共同为“光明”续航。

(作者单位:省卫生健康宣教中心)

栏目:医疗援助

放大 缩小 默认
投稿邮箱:gdjk#szb#vip.163.com
本网站由广东卫生健康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ICP备案号:粤ICP备2022057423号-1

友情链接:广东省卫生健康委政务服务中心  全国12320卫生热线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健康广东

读者留言

看不清,换一张图片 刷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