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季脱皮不要怕 护肤妙招来帮忙
秋冬换季,许多人的掌心、指缝经常出现一圈泛白的干皮,常伴有皮肤缺水,干痒、紧绷、不舒服。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皮肤科主任医师齐庆为大家带来预防和治疗换季皮肤缺水、脱皮的小妙招。
脱皮是皮肤的自然更新
人体皮肤由表皮和真皮两层组成,表皮又分为角质层和生发层。皮肤像一棵大树,时刻不断生成新细胞、脱落旧细胞。新细胞像树的嫩芽,在树的底部(基底层)生成,慢慢长到树的顶部(角质层),最后变成枯黄的叶子(角质化的细胞)掉落,成为皮屑。生发层的细胞不断分裂,补充脱落的角质层,这个更新周期大约是28天,届时全身表皮将换一件“新衣服”。
气候变化致皮肤易脱皮
换季时,温度和湿度的变化会影响皮肤的水分平衡。特别是由热入冷时,空气中的湿度下降,身体的水分会向外挥发,且随温度下降皮肤油脂分泌变少,皮肤水分更易丢失。因此气候变化会削弱皮肤屏障功能,导致水分流失加快,表皮细胞过早脱落,形成明显的脱皮现象。换季时尘螨等过敏原增多也可能导致皮肤过敏,出现脱皮症状。
换季时,如果皮肤缺水变干,会感觉紧绷、发痒,有时还会冒出红色小点或掉下皮屑。严重时,皮肤甚至会出现细小的裂缝,可能十分疼痛,甚至出血。
换季脱皮不是湿疹
换季脱皮是由气候变化引起的皮肤干燥,主要表现为干燥、粗糙和轻微的脱屑。不同于换季脱皮,湿疹是一种皮肤炎症,通常伴有瘙痒、红斑和渗出液,是由皮肤屏障功能受损和免疫系统反应异常引起。湿疹所致的脱皮,通常伴随其他症状,如红斑和瘙痒。如果脱皮伴随红肿、瘙痒或渗出,可能是湿疹,需要到正规医院进行专业诊断。
4类人群需要小心
4类人群在换季时更容易出现脱皮,包括:皮肤干燥者,因本身皮肤油脂分泌较少,更容易失去水分;过敏体质者,对环境变化敏感,容易引发皮肤反应;老年人,皮肤变薄、油脂分泌减少,屏障功能减弱;经常使用清洁产品者,过度清洁,尤其是使用含有强力去油成分的产品,会破坏皮肤的天然屏障。
换季护肤小妙招
预防换季脱皮的关键在于保持皮肤的水分和屏障功能,可以从日常小习惯做起。
保持皮肤水分:使用含有甘油、透明质酸或神经酰胺的保湿霜,特别是在洗澡后擦身体乳,能帮助锁住皮肤的水分。
避免过度清洁:选择温和的清洁产品,避免过度洗澡和使用过热的水。
增加环境湿度:使用加湿器,尤其是在干燥的室内环境。
饮食调节:多喝水,摄入富含维生素E和Omega-3脂肪酸的食物,如坚果、鱼类和绿叶蔬菜,有助于皮肤健康。
脱皮严重快治疗
当脱皮严重影响生活时,可能需要医学干预。
局部类固醇:如氢化可的松霜,短期使用可以减轻炎症和瘙痒。
保湿剂:使用含有尿素或乳酸的保湿剂,帮助恢复皮肤屏障。
光疗:对某些类型的湿疹有效,通过特定波长的光线(如中波紫外线)抑制皮肤的免疫反应以减轻炎症。
免疫调节剂:如他克莫司软膏,调节免疫反应,减少皮肤过敏和炎症。
此外,最新的治疗方法还包括生物制剂,可通过靶向特定的免疫反应,帮助控制严重的湿疹症状。但无论选择哪种治疗方法,都应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切勿自行随意用药。
(医学指导: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皮肤科主任医师 齐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