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忠德:祖国医学大有可为
广州中医药大学副校长、广东省中医院院长 张忠德
我是广东省中医院张忠德医生,大家也叫我“德叔”。2020年新冠疫情发生以来,我和同事先后14次到全国各地支援疫情防控救治工作。记得2021年7月,在云南瑞丽收治了一位自然受孕异卵三胎,已妊娠28周的女患者,她的病情进展很快,持续发热,最高体温达39.6℃,同时伴有咳嗽、喘憋、极度疲劳、食欲不振、便秘、出大汗等症状。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云南工作组高度重视,成立了由国家、省、州、市四级中西医专家组成的救治专班。
“既要治疗疾病,又要照顾母婴的安全。”是当时摆在专班面前最难的问题。我们慎重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案,全程扶正,截断病情进展,但患者病情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变。专家组分批去查房时发现,患者吃什么吐什么,身体营养很差。一开始我们想用陈皮、砂仁、生姜煮鸡汤给患者补充营养,但是患者觉得油腻吃不下。在通勤路途中我与当地同行交流发现,当地人很喜欢吃一种酸味食物,于是在药膳里加了乌梅。患者的胃口一下打开了,连续喝了2碗鸡汤,接下来连续几天胃口都得到较大改善,她的抵抗力也跟着恢复了。从这个转折点开始,患者的病情很快由重减轻,孕周延长了4周多,胎儿体重也从不到1公斤增加到1.5~1.6公斤,在孕32周顺利分娩。
从细节中发现问题,从需要中展现担当,我们选择了向善而行,也得到了善的循环。三个孩子顺利出生后,孩子的父母再三向我们表达感谢。结合自己2003年非典期间被救治的经历和从医30多年的感受,我发自肺腑地跟团队和患者说:“要感谢党,感谢国家,我们都很幸运生活、工作、学习在这样一个伟大的国家、伟大的时代。”在一场又一场的生命接力和大爱传递中,我感受到祖国医学的温度和厚度。
广东作为世界看中医的一个窗口,如何立足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高地建设和岭南特色,把这张名片擦得更亮,每位广东医生都有沉甸甸的责任。2022年援港期间,一开始我们就面临电脑系统、语言、行医资质、患者病情、中西医协同等多方面的挑战,开展临床救治工作难度很大。
有一天,香港医管局行政总裁高拔陞突然提出要跟我一起查房,我有些忐忑和疑惑:是不是哪里不对了?“我们的医生和患者都说中医治疗效果好,所以我想亲眼看一下治疗过程。”听到高总的话我有些出乎意料,但听得到、看得见的临床疗效给了我们最大的底气。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我们不仅让染病的香港市民得到满意治疗,更是取得行医资质、中西医共同组建队伍、中医药救治方案、群体辨证处方、中医药参与危重症救治和香港中医医师进入住院红区等六大突破。
这些变化推动特区政府在制度和政策上为中医药“松绑”,香港历史上首家中医医院及特区政府中药检测中心预计于2025年落成,我们多方面的合作将为香港中医药的发展增添活力,为夯实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高地注入强大动能。如今,我们与德国4家医疗机构,与澳大利亚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瑞典卡罗琳斯卡学院、荷兰乌特勒支大学等国外高水平机构开展国际合作,中医药正被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国际友人接受、喜欢、追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