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别心梗发作信号 防范心血管“偷袭者”
统计显示,近年来,心血管疾病患病率、急性心肌梗死死亡率总体呈上升态势。我国目前心血管疾病现患人数约为3.3亿,其中冠心病约有1139万人。醒目的数字提醒着,心血管疾病就潜伏在人们身边。
冠心病全称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是由于供应心脏的血管管腔狭窄,出现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心脏供血不足引起的一类心脏病。冠心病分为慢性和急性两种,慢性冠心病包括稳定性心绞痛等,急性是指急性心肌梗死(简称“心梗”),一旦出现十分危急。
识别信号 争分夺秒
急性心梗发病急,通常被称为“偷袭者”,往往无明显预兆。如果出现胸痛,且持续时间超过半小时均未缓解,要高度警惕心梗发生。这种胸痛具有压榨性、绞痛性质,可能伴有放射痛至左肩、背部、左上肢等,还有其他不典型症状包括牙痛、腹痛、下颌痛等。
心梗救治要争分夺秒。首先应让患者保持休息并立即拨打120。如果家中有血压计或脉氧仪,可测量后告知救护人员。到医院后,应积极配合医生进行必要的检查和治疗,如冠脉造影或溶栓治疗。
多元策略 预防心梗
冠心病的发生与多个危险因素相关,如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等。其中,高血压会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并且会损坏血管内皮,让胆固醇“跑到”血管里,形成斑块。
预防心梗的策略包括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合理用药。首先要戒烟、适量运动、避免暴饮暴食和过度劳累。其次,要注意保暖,避免寒冷刺激,管理好情绪。在药物治疗方面,要控制好血压、血糖、血脂等指标,并定期检查确保达标,注意身体变化,如出现异常疲倦、无力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
在心梗预防和治疗过程中,社会可以提供多方面的支持和帮助。首先,需要社会各界支持专业医务人员对公众进行科普教育,提高公众对冠心病和心梗的预防、识别能力,以及自我救治意识。其次,推广心肺复苏技术,让更多人掌握这一急救技能。在公共场所配置自动体外除颤仪(AED),这有助于在发生心脏骤停时及时进行除颤救治。最后,建议大力推广胸痛中心建设,在医疗机构中建立胸痛救治单元,提升基层医生的诊断和治疗能力,确保患者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
(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宣传处供稿)
栏目:连线“健康广东”走进科普直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