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男性健康 远离前列腺癌
2024年10月28日是第25个“中国男性健康日”,主题为“人口发展高质量,男性健康全周期”。当下,广大男性群体面临生活、工作等各方面压力,加上饮食不规律、熬夜、缺乏锻炼等不良生活习惯,使男科疾病发病率越来越高,严重危害男性健康与家庭稳定。
前列腺癌是威胁男性健康的常见疾病之一。前列腺是位于男性膀胱正下方、紧紧环绕尿道、形状如同栗子的器官,是男性泌尿和生殖系统的重要组成器官。前列腺癌在病理类型上包括腺癌(腺泡腺癌)、导管腺癌、尿路上皮癌、鳞状细胞癌以及腺鳞癌,其中腺癌占95%以上。因此,通常所说的前列腺癌多指前列腺腺癌。
随着人口老龄化,饮食结构、生活环境等变化,前列腺癌的发病率正逐年提升。另一方面,随着临床检测技术的提升,其检出率亦不断提高。因此,如何有效预防、早期发现前列腺癌关系到每一位男性的健康生活。
前列腺癌高危因素
年龄增长:最大危险因素。2022年《中国前列腺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指南》指出:前列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在我国男性恶性肿瘤中分别排第6位和第7位。其发病在55岁前处于较低水平,55岁后逐渐升高,高峰年龄是70~80岁;家族遗传型前列腺癌患者发病年龄较低,年龄≤55岁的患者占43%。
家族遗传性:与遗传因素有关。直系亲属中前列腺癌患者越多、关系越紧密、发病年龄越早,其本人罹患前列腺癌的相对风险越高。如果1个一级亲属(兄弟或父亲)患有前列腺癌,其本人患前列腺癌的危险性会增加1倍以上。2个或2个以上一级亲属患前列腺癌,相对危险性会增至5~11倍。一般男性群体的前列腺癌风险在50岁以上明显增加,直系亲属患癌者的前列腺癌风险在40岁以上明显增加。相比于非遗传性患者,遗传性前列腺癌患者的发病年龄小。
炎症与感染:诱导细胞过度增生。前列腺慢性炎症可诱导细胞过度增生,参与感染相关癌症,如结肠癌、食管癌和肝癌的发生发展。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炎症在前列腺的恶性转化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
其他因素:不良生活习惯。过度肥胖、吸烟、饮酒、肉类、脂肪摄入过多会增加前列腺癌的患病风险。患性传播感染疾病、性生活频繁、性伙伴多者罹患前列腺癌的风险增加。
压迫转移两大症状
大多数早期前列腺癌患者以排尿等待、排尿不畅、尿频等就诊,但这些症状也发生在良性前列腺增生中。因此,如果有这种症状,应及时咨询专科医生。随着肿瘤的增大,可有以下2大症状。
压迫症状:逐渐增大的肿瘤压迫尿路可导致排尿困难,如:尿线细、排尿不尽、尿频、尿急、夜尿增多等。压迫直肠可引起便秘,压迫射精管可能有性交痛,压迫神经可引起会阴部疼痛。
转移症状:前列腺癌转移可直接侵犯膀胱引起血尿,侵犯精囊引起血精,侵犯大肠导致便血、肠梗阻等。盆腔淋巴结转移可引起双下肢水肿。前列腺癌远处转移易发生骨转移,引起骨痛或病理性骨折、截瘫。
临床诊断前列腺癌
前列腺癌主要依靠直肠指诊、肿瘤标记物、经直肠前列腺超声和前列腺核磁共振(MRI)检查,最终确诊需要前列腺穿刺活检获得病理结果。前列腺癌的恶性程度可通过病理组织学分级进行评估,最常用的是Gleason评分系统,依据前列腺癌组织中主要结构区和次要结构区的评分之和将前列腺癌的恶性程度划分为2~10分,分化最好的是1+1=2分,最差的是5+5=10分。
结合我国前列腺发病特点,建议50岁以上男性常规进行肿瘤标记物和直肠指诊,对于有前列腺癌家族史的男性人群,应该从45岁开始定期检查 。
需要前列腺穿刺活检的指征有以下几点: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升高(>4ng/ml);直肠指检怀疑前列腺占位性病变;超声或其他影像技术检查,如MRI、CT等提示前列腺有占位性病变,不能排除前列腺癌者;超声造影显示前列腺有可疑癌灶,和(或)超声弹性成像显示有可疑癌灶;身体其他部位发现转移癌,且怀疑原发灶来自前列腺。
积极行动有效预防
为预防前列腺癌,日常生活中要坚持健康的饮食习惯,合理控制体重。多食用富含硒、番茄红素、绿茶儿茶酚和维生素E等食物,如西红柿、大豆、西兰花等。减少脂肪、红色肉类(猪、牛、羊肉等)摄入,多食白色肉类(鸡、鱼肉等)。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多运动,保持良好的情绪有助于降低发病风险。多晒阳光可增加维生素D的水平,维生素D有助于降低前列腺癌的发病风险。合理正确的性观念和性生活方式,有前列腺增生者服用抗前列腺增生药物均可以减少前列腺癌的风险。